大家好,很榮幸本專欄終於能和各位讀者見面!作為掀開序幕的首篇文章,我想述說本身的經歷與大家分享,一方面可以讓他大家更認識我這個初出茅廬的新晉博客,也能讓大家藉由了解我的過去而明白本專欄的中心思想。 而我一直寄以厚望,懇切期盼能在上述事件中挺身而出,為支離破碎的大馬民主打抱不平的各家主流媒體,從頭到尾卻只裹足不前甚至在人民最需要他們的時刻保持觀望而已。及至如今政權轉變,大家才如夢初醒般紛紛開始嘗試解開身上的束縛,準備投向言論自由的胸懷。
我,本來和其他同齡的青少年一樣,在中學時代一直過著無憂無慮的求學日子,不但對國家大事以至社會問題始終不聞不問,甚至連自己的人身規劃也茫無頭緒。撇開填鴨式教育制度的僵化造成學生不善思考一因,學生們對於這個社會抱著一知半解兼人云亦云的態度也直接為思想蓋上了蒙眼布。
這就是為何當我得悉母校(隆市一所國中)華文班因師資短缺而被迫停課時,內心除了震撼之外更有一種晴天霹靂的感覺,一開始還未能接受事實的我,不斷反問為何事情會發生得如此突然?為何我們的華文班沒有保障?為何師資來源如此不穩定?
於是,忿忿不平的我試圖尋找答案、一個合理的解釋,來印證主流媒體上經常看到政客們義正言辭表示華文教育受公平對待的論調。但,我從校長處得到的答复,卻如同一把冷酷的尖刀,刺入我和其他風雨不改、每星期特地留在校內、接受唯兩個小時母語教育的同學的心。
校長只是淡淡的告訴我,因為國中華文科師資的不足,所以我們的老師必須被調到外州國中去,而突然遭“斷乳”的我們,只有在經歷數月等待新老師前來“搭救”前,自行在空檔自修……那年,我17歲,在報考SPM華文科的那年。
升入學院後,為著心中揭發真相和捍衛新聞自由的理想,我選擇了乏人問津的新聞系。儘管學院裡同系的朋友對於針砭時弊及輿論思考興趣缺缺,但我還是執著的嘗試在同學圈子裡營造一個討論小組。
無奈選擇修讀傳播類科系的同學,大部分的興趣都志在成為名主播、藝人、金牌公關等,至於當一個如“會抓老鼠的好貓”般的記者,則是大家既“心有餘而力不足”又嫌辛苦(工作量大且廣)、怕麻煩(惹官司兼惡法打壓)、憂米糧(薪金少保障低)的“理想事業”。
多少有點挫折的我,還是不願意輕易屈服,維護媒體自由及抨擊諸般箝制惡法的堅持態度,也不知不覺的在課堂上表露出來,甚至還讓同學誤會我是反對黨的“忠堅支持者”。
其實,我能一直維持這股熱誠至今,也多虧了幾位曾在媒體界打滾多年的資深講師,是他們一直不厭其煩的告訴我們新聞自由的重要性、媒體淪陷遭政權控制打壓的惡果及最重要的——如何在逆境中堅守本位,以專業的態度及正確的理念,將事實不偏不倚的帶出,塑造一個“沒有謊言的世界”!
打開我對異議媒體大門的,是發生在標榜著“本地優質大學”的一件可歌可泣之事件——“博大暴力事件”,當我和其他網友一同在新聞網站看到幾位在食堂開設櫃檯幫助新生的熱心學生,竟然遭多名來自學生理事會的所謂“大專生”圍住羞辱的時候,那種心頭的怒火真的是一發不可抑制的。
更令人感到心痛的是,主流媒體不但沒有給予廣泛的報導,更拖到幾天后才報導這項新聞,使這件國人倍感羞慚的事更添陰影。但這也讓更多公眾開始轉型為網民,以瀏覽新聞網站、部落格及通過論壇交流的方式,來打破新聞封鎖的界限。
在後來的日子,我和許許多多的朋友一起通過網絡媒體,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打壓民主、人權、言論自由等的事件,包括與政黨勾結的媒體集團厚顏無恥的罔顧千萬人反對,一意孤行壟斷報界的528事件、不惜上街呼籲各界關注司法危機,在首相署外喊得聲嘶力竭卻仍吃閉門羹的律師、改革選舉制度的萬人黃潮請願遊行及訴求平等政策的興權會集會均遭當局無情鎮壓污衊、以至集權政黨在大選期間還不斷通過媒體向民眾邀功並打壓對手……
雖然說長期的惡法箝制已使我國的主流媒體記者在碰觸敏感議題時噤若寒蟬,但記者本身是否又有不斷反思,作為一個身負“第四權”的人民喉舌,是否真的無時無刻都扮演著監督的角色?還是僅僅在網絡媒體挑起弊端時才紛紛“奮勇向前”?
很遺憾的,在我於報館實習的3個月期間,我看到的各家記者並不熱衷於在國家課題及社會問題上發出異議,通過手中的筆來喚醒民眾的良知。
反之,大家都偏好炒作新聞,將原本可以作為民眾深思的一則好新聞,炒得“四不像”,例如在蔡細歷性愛光碟事件中,大家的焦點似乎都放在猜測歹人如何偷拍、背後的主使者、女主角和男主角的關係等等,雖然“香辣十足”,但是最後帶給民眾反省的卻是什麼?
如果將焦點放在一般民眾與公眾人物之隱私權的差別、推廣隱私權的意識及提倡塑造一個負責任的問政機制等較嚴肅的議題,不是能帶給民眾更多啟發嗎?對於建構一個成熟的國家不是更有幫助嗎?
當然,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仍有不少懷抱理想、對新聞自由充滿憧憬、渴望以“一支筆”的力量來打造民主一片天的記者在默默耕耘努力,雖然他們都可能只是默默無名的一群,不過他們艱辛的努力卻絕對是我們應該給予致敬的!
雖然我實習期間的助理編輯曾在我上班幾天后就跟我說“馬來西亞根本沒有新聞自由,一切都是‘好看’而已”,但看到仍有這群付出無私精神的“師哥”及“師姐”在繼續發光發熱,一股暖意也流竄在我心頭。相信仍有不少讀者也在背後支持我們的,不是嗎?
說了這麼多,可能大家還不算真正認識我,但作為一篇開篇序言,我想這篇文章已經達到了目的,就是以我本身的淺薄經驗來籲請大家:善用網絡這片浩瀚的平台,來作為我們參與輿論、發表意見、辯證反思甚至推動改革的“海德公園”,切莫認為自己人言輕微、鵝毛難以撼山岳、理不足以服人而羞於啟齒,要知道有容乃大,唯有百衲海川才能形成民意!
同時,也希望各界能夠給予那些默默在為華教運動、校園民主、媒體自由的老師、學生、記者等鼓勵及關注,讓他們有繼續奮鬥下去的動力!
楊昌奕
『“博”君一笑』
2 流星痕:
嗨,昌奕,很久没见,很高兴看到你的文章,从文字里感觉你应该过得还好。
希望你这篇文章,会让更多人反思,本身有何责任、应该如何促进国家高度的文明发展。
钢骨建设在表面上虽然美其名的演示着“文明”,我相信,人类精神上的文明、文化,却是最重要的软体和驱动程式,没有这些,推动国家发展,也只是空谈。
这么久以来,非常赞赏你保有的“热量”和不拘小节,但是切记,我们莫一个人热疯了头,有时候人类根基不足,很容易大热倒灶,我希望我们有的是恒温,永不冷却,再而慢慢感染我们身边的世界的人,因为成就大事,岂是一人所为?
奋斗还是要的,但我们国家却似乎还缺少了有效率的奋斗能量,除了监督政治失衡的人还不足外,百姓们还是只着重于眼前的小利和个人得失,还没能真正的为远大的梦想来开始建设,各族群还在为各自民族权利、宗教理念、金钱与权力分配上争持,长远的共同目标,需扫除自我,而达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一天。
謝謝石頭兄的經驗分享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