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周一實踐】誰來消化賣不出的房子?

我是KL長大的孩子。雖然搬過幾次家,但一直都沒有超出Cheras這個範圍。如果你熟悉這個地方,就一定知道從KL開往Kajang的路上,會經過一座幾近被遺棄的綠色購物廣場——鳳凰廣場(Plaza Phoenix)。在它旁邊豎立了一個白色的路牌,裏頭堆滿的是密密麻麻文字,長得像一篇文章——Taman Lensen, Taman Bukit Anggerik, Taman Dahlia…….從原本的三四個花園,慢慢地擴張到開始數也數不清的巨型住宅區。

這幾年暑假從臺北回去時,都會發現我家對面那座綠油油的山頭開始變得光禿,慢慢地堆疊起一落落紅色的屋頂。剷泥機和炸藥持續地啃噬僅有的土地,單向發展的劇碼似乎將永無止境地演下去……這些新住宅區完工時,陸陸續續都會有人從其他的地方移入,慢慢地填補這些新的空間。但不見得所有的房屋單位都會售出,一排房子總會有三兩間落單。盡管如此,發展商還是會不斷地尋找新土地開發,繼續追尋極大化的利潤(maximizing profit)。

突兀的權力深深地銘刻在發展商身上,還包括關係密切的企業團體,如二手承包商、建築材料商、附帶的產業像大型家私店,進而形成一個強大的利益機構。當然還有背後承認其正當性的政府機關,而必須要長久跟這塊土地、這些房子、這個住宅區相處的消費者或居民卻是隱而不見,沒有參與決定居住環境規劃的權利。他們的需求總是被動地被另一方創造刺激,每每遇到環境或居住的問題,像我們耳熟能詳的反對焚化爐建設、要求高壓電纜繞道等都會一再地凸現缺乏組織的居住者的弱勢。

從舊住宅區移出的人,除了從原有好不容易建立和經營的社區網絡連根拔起外,遺留下來的大概就是讓人嫌棄的[出售/出租]牌子。我們家附近有好幾家舊房子老是賣不出去,雖然房價不斷地升值。(在想:如果價格相去不遠,誰要買舊房子?)有的一拖就是好幾年,幸運的房東遇到買家的時,要麽忍痛低價賣出,要麽繼續等待看不見的未來。兩者都會造成損失,但都由脆弱的個人來買單。假設這是一個中年人花了大半輩子來供養的房子並且成爲他一生中最重要且是唯一的資產,那真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每每經過這些荒涼的老房子,心裏都很想要把一個個電話記下並逐一撥電採訪。好想知道搬走的是哪個階級的人、爲了什麽原因而離去、房子賣不出去對他們目前的經濟生活有沒有造成巨大的影響、新家的房貸是由已工作的子女償還,還是又再一次地讓他們永無止境地成爲銀行奴隸?這個半自由的房地產市場所催生的供需結果,最終都烙印在單獨個體的生命經驗上。他們只能默默地承受。沒有人需要為這些現象負責。

今年2月經過柔佛的時候,也發現類似的現象。大型的住宅區在好幾個地方同時發展,新住宅區還是會面對生産過剩的問題,一些老房子的屋價雖然受益於附近的發展政策,但無力面對新房子的競爭而被迫遺棄。在找資料的過程中,發現「獨立新聞在綫」去年4月時,記者陳子瑩就曾經針對當時新出爐的估值與產業服務局(隸屬於財政部)的調查報書寫了一篇報導,發現雖然柔佛以南是政府近期重點發展的區域,其中最有名的大概是首相阿都拉親身致力推銷的Iskandar經濟發展區。諷刺的是柔佛竟然是全馬滯銷(overhang)住宅單位之冠,其次是雪蘭莪州,滯銷的以公寓單位居多,其次就是二三層的排屋。

當時還是副財政部長的黃燕燕當天為這份調查報告書主持推介禮時,被問及矛盾現象的問題,她將責任直接推卸給發展商,請他們好好檢討問題的根源。讓人覺得納悶的是,當房地產生産過剩成爲一個凸現的現象時,具有影響或決定產業結構的大馬威權政府是不是應該要在國家的發展政策上做個檢討,尤其在這種涉及到土地供應固定的領域。倘若沒有謹慎的規劃,發展商和承包商在缺乏國家以人爲本的藍圖規範和積極追求利潤的推動下,也將會一直陷入在資本主義邏輯底下那種不斷開發、大量生産的惡性循環之中。最後得益的人是誰,受損的人又是誰。

這是我一直很想捕抓的現象,並試圖要跟經濟社會學理論來對話的題目,尤其想到這個人爲的結構性因素最終要每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個體去用一輩子的生命默默承擔,他們畢生爲了要圓這一場居者有其屋——帶有豐富文化意涵的夢,往往參雜了五味雜陳的感受。總是提醒自己,不要將這個現象簡單地化約為個人成敗的宿命論,而是要從廣泛、複雜的權力結構去解釋的。

如今,憂慮是透過文字書寫稍稍抒發了,但誰要來消化那些賣不出的房子?

[溦紟留言]
前幾天,朋友打趣說,爲何不把專欄改稱[憂鬱週一]或[Blue Monday],大意是經歷過輕鬆愉快的周末,人鬆散的心情還沒辦法調適過來。當時不以爲然,想說本來選擇週一發稿,不是因爲自己在星火爭鳴中排行老大(我很年輕~),也不是文字功力不錯(我愛台妹--文字),純粹是想到有兩天周末的時間來好好構思一下。沒想到........真是個憂鬱的星期一啊!!!!我還在試圖為這個專欄摸索特色,歡迎大家多多給我一些意見和想法。我願意成爲萬箭穿心的箭靶......











張溦紟
At25@紟

8 流星痕:

Catherine 提到...

房屋过剩,屋价持续高涨,成了强烈的对比
可是,却没有丝毫要降价的意思~

如果马来西亚政府参考新国的方式,又会是一个怎么样的结果?

老房子没人要是因为设计老旧、地方狭窄、地点虽然适中,可却塞车问题不断。

如果重建呢?又会怎么样?

健偉 提到...

在文章中加入插圖?如何?

張溦紟 提到...

感謝健偉的建議,
我也覺得欄目有點蒼白。下次會努力看看。

Dear Catherine,
謝謝你的留言。^O^
趕作業中.....倒數11個小時.....

提到...

政府不會好好的計畫..
過剩的他們應該就荒廢它吧..
哈..
好好的把錢給浪費了..
政府應該發展其他的部門,
例如旅遊景點,教育方面或人民的利益等等
但是會很難..哈哈

張姐姐,
你的文章好長喔..
哈哈..

星火爭鳴加油!!

張溦紟 提到...

希,
對啊....我昨晚也在想這個問題。
謝謝捧場哦!
喂...別學政賢到處亂叫我張XX....
^_______^

周小芳 提到...

我的確是學到政賢他們叫你張XX的,哈哈,我也習慣了,如果你不喜歡,我可以不這樣叫的。

從這裡開始 提到...

或许可以学我叫:张妈妈

LIM Swee Kuan 林芮光 提到...

我認同適度發展房屋業,因為這也是刺激經濟的重要一環,但必須根據需求量來定奪。否則,最后房屋過剩,甚至被荒廢,對經濟發展并沒有任何幫助。

如果可以的話,興建多一些廉價屋,讓中低收入階級的人民得以“居者有其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