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1日 星期六

【石話石說】悲涼·不夜城

夜,慢慢降臨,
孤獨的、淡淡的、悲涼的……
訴說著無數的故事,
歡笑、悲哀、憂愁、憤怒、吶喊……
人和人的千絲萬縷在這裡糾纏不清。

午夜的燈火依然通明,
早已入眠的是眾生,
不眠的是悄然肅立的燈柱,
伴隨著底下向夜歸人展示肉體的流鶯,
還有捲縮在五角基追龍的道友……
城市,也隨著荒腔走板……

月光,照亮了崇高如雲的大廈,
卻怎麼也照不亮,
城市邊緣的甘榜伯仁邦,
更照不亮,
孩子們心中想有個家的期望……

富麗堂皇的快餐店後巷,
濺了滿地的污油,堆了一地的骨頭,
牆上的「禁止丟垃圾」牌,
諷刺得無可奈何,
只有任由黑鼠在旁樂得吱吱歡叫……

警車刺耳的警笛聲,炫目閃耀的藍光,
穿插在縱橫交錯的公路上,
追逐著早已遠去的飆車族,
片刻,這片交雜著不安的噪聲,
早已遠去……

夜,依舊深……
涼風卻輕輕拂起,
試圖撫平這一夜的躁動……
卻只吹起街角破爛的報紙,
飛散著的一張,
依稀還看得見那張舉起短劍的
張狂嘴臉……

天將明,夜將盡,
一切終歸平靜,
晨光熹微中,
彷彿見到了安娜其的剪影……



楊昌奕
“博”君一笑

2008年5月30日 星期五

【無碼亂墜】走上街頭也需要原因

6月1日。他們說是新聞從業員走上街頭的時刻。

6月1日。他們說新聞自由的疆土是時候去開拓。

當然,也有人說,這刻時刻新聞從業員不能在沉默。 而且,還有人說,律師及印裔同胞已經醒覺應該輪到記者了。 走上街頭,仿佛已經是一種風氣,也有些人聲稱這可是大勢所趨。

在這活動發布後,筆者的一些友人,就認定筆者肯定會拿假期去, 可惜,筆者當天需要工作,而且就算不用工作也不會去。 因為,筆者的這個想法,也受到一些朋友的非議。

記者應該不應該走上街頭,筆者任何應該是由記者本身去訂斷。過分惡意的批判及無理的謾罵當天不會到場的新聞從業員,反而顯得自己沒有水準。

還記得在大選時刻,筆者的一些評論,讓筆者被馬華人視為反對黨的人。筆者聲稱,這些文章并不是反對黨的文章,而是正義的聲音。 當時有人責怪馬華是一個自爽的怪胎,不接受九大政綱的人都被視為反對黨。

同樣的,如果今日,不走上街頭的新聞從業員,被視為出賣了辦報的理念,那是否和馬華人的態度一樣呢?還是在他們的眼中臣服於他們走上街頭的新聞從業員才有水準。


追求新聞自由及廢除印刷法令是每位新聞從業員的夢,這是無可置疑的。

走上街頭的意義,是多少位新聞從業員可以了解的?是該了解後上街,還是上街後才了解?

筆者一位友人,已經決定走上了街頭,為"新聞自由"而努力。。。

可是當筆者問:誰舉辦?你為何要選擇上街頭時。友人卻說:不知道,他們全部去,我不去不像話。

首先走上街頭,并沒有錯!爭取新聞自由更是天經地義, 新聞從業員成為新聞自由的開拓員,更是無可厚非的。。。

可是,6月1日,有多少位走上街頭的新聞從業員可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胡海亮
無間空間

2008年5月29日 星期四

【賢外之音】閃電大選由安華決定

日前,《中國報》斗大的標題「選委會官員做好準備 隨時面對閃電大選」。選委會主席阿都拉昔表示選委會必須為一切可能發生的情況做好準備,儘管他不願猜測會否出現閃電大選。

馬來西亞是君主立憲制度的國家,憲法上並沒有闡明大選的日期,所以大選日期是由首相決定的。若首相認為有必要舉行全國大選,而向最高元首提出建議。只要獲得最高元首的御准,隨時可以解散國會,舉行全國大選。

由於第十二屆全國大選前一個月,選委會主席阿都拉昔多次向媒體放話,表示全國大選即將到來,希望給時間在野黨準備。果然,不久後首相就宣佈解散國會了。如今,阿都拉昔在次的暗示隨時舉行閃電大選,難免會讓人覺得這並不是空穴來風。

這樣斗大的標題不僅嚇壞了人民聯盟的領袖們,相信人民也會覺得奇怪。第十二屆大選結束還不及100天,怎麼又有閃電大選的輿論呢?

近來,馬來西亞政壇變幻莫測,先是人民聯盟的實權領袖安華放話已經招攬超過30位國陣議員跳槽,隨時讓大馬改朝換代。接著,馬哈迪宣佈退出巫統,為巫統接下來的黨選以及大馬政壇投下一顆震撼彈。

雖然身為國陣主席兼首相的阿都拉在表面上並沒有對上述事件表態,但是這一連串的事件難道不會讓他擔心自己的政權問題嗎?

相信阿都拉為了保住自己的政權,已經做好隨時舉行全國大選的決定。只要大量的國陣議員跳槽至在野黨,而足以讓政權易手的話,相信阿都拉將舉行閃電大選。與其讓政權白白的交給在野黨,不如冒險一次。反正大選的結果未必對人民聯盟有利。

若安華的“跳槽說”只是空穴來風的話,相信阿都拉並不會貿貿然舉行閃電大選,他沒有必要為了鞏固其實力而大膽的冒險。

閃電大選的輿論在此時鬧得沸沸揚楊,這也證明了阿都拉但心其政權易手的問題。但是,此次閃電大選的決定權並非首相,而是人民聯盟的實權領袖安華。














李政賢

2008年5月28日 星期三

【天芳夜談】601,歡迎你一起上街!

7年前的今天,曾經有三百名在《南洋商報》和《中國報》就職的新聞從業員,展開糾察行動,堅決反對政黨控制中文報,并發出“堅定捍衛新聞自由,拒絕政黨控制,請大家支持我們!”的呼聲。

這股呼聲終究是敵不過官商勾結,敵不過媒體大王的要打造“全球中國外最大的中文媒體”的夢想。

2年前的今天,是我第一次體會壟斷所帶來的惡果,經歷了血腥的星期天后,《神棍20招》是《星洲日報》隔天的頭條新聞,而“警察使用最低暴力”則是當時報章報導反對汽油起價示威的重點。

親眼看見警察打人的媒體,可以為警察粉飾太平,我們所謂的人民的喉舌,原來是可以淪為當權者的爪牙,這是對新聞自由最大的破壞。

也曾經有150名年輕人在我國第一大報的大門前,反對媒體壟斷,換來的回報,也只是兩格大羅里。已成事實的事情,我們都無法改變,但是現有的新聞自由狀況,是否已經令人滿意呢?

在我所服務的報館,
引頸長盼四個多月後,終於接獲內政部通知,版准證已獲准更新。我們竟然“非法作業”了四個月!尤其在大選期間,更是如履薄冰,步步為營。想起自己在那段期間的報導,處處受限,非得有執政黨的人露臉不可,就甚為荒謬。

我國在國際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最新發表的《2008年全球新聞自由度評比報告》中,不只在195個國家中名列第141名,得分也不符合自由國度的基本要求。

《1984年印刷機與出版法令》、《1960年內安法令》、《1948煽動法令》1972官方機密法令》等法令,都是使到我國的媒體自由無法開拓的其中一個環節。

今天,身為局外人的公民社會提出了要求新聞從業員走上街頭的想法,媒體是否應該不負所望的,都勇敢的走上街頭呢?

據了解,如果新聞從業員的出席率理想,首相署部長再益依布拉欣(Zaid Ibrahim)將到場發表主題演說。

如果自己都不懂得為自己爭取,別人做再多也是枉然的,既然已經有人愿意踏出第一步,我們可否都在新聞自由這一條路上同心同力?

601,無論你是否是新聞從業員,我都希望能夠看到你!















周小芳

『The Wonderful World』

2008年5月27日 星期二

【荒年之穀】歷史

歷史總是由勝利者來譜寫的。當兩個文明交鋒時,失敗者的文明史就會被刪除,勝利者會編寫頌揚自己而貶低被征服者的歷史。正如拿破侖所言‘什麼是歷史?只不過是意見一致的寓言罷了’。歷史的本質就是一家之言。

———第237頁

《達•芬奇密碼》 The Da Vinci Code
作者:[美] 丹•布朗 Dan Brown
譯者:朱振武 吳晟 周元曉
出版:世紀出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版次:2004年1月第1版
印次:2006年3月第31次印刷

丹•布朗在《達》書中透過雷•提彬爵士這個小說角色,提出了一個令人產生共鳴的觀點——歷史是由勝利者來譜寫的一家之言。

何謂歷史?為何我們只看到歷史在為掌權者歌功頌德?為何歷史裡會出現一段灰色地帶?

縱觀馬來西亞歷史,不難發現有些歷史或多或少被扭曲了、被淡化了、被遺忘了。

在爭取獨立的時候,共產黨是否如歷史書上說的破壞國家穩定,對獨立發展毫無建樹?或者是,勝利的一方——聯盟政府將共產黨——那群被征服的左翼份子,為國貢獻的歷史給刪除了?
事隔多年,如今共產黨人老的老、死的死,一些依然被迫流亡海外,無法回國。掌權者將一切與共產主義有關的,以威脅國家安全概論,這包括禁止陳平回國及禁映獨立電影“最後一位共產黨員”。一個將死老人、一部由年輕馬來導演獨立制作的電影,是否真能輕易影響人民思維,造成社會動蕩不安情緒?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這段被扭曲、被改寫的歷史,如今卻成了年輕一輩心中“真正的歷史”。

與此同時,馬來西亞歷史中出現了一段灰色地帶——513事件。說到513,年輕一輩只知道那是種族流血暴動,是建國以來最慘烈的悲劇。但是,他們完全無法去思考為何513事件發生,悲劇背後所帶來的警惕與警世。

如今,掌權者不單單以大家長式言論威嚇人民不准提及513事件這個“敏感”課題,更以高壓式的手段掩飾這一切,甚至在國中歷史課本裡也只是輕描淡寫的帶過這段重要的國家歷史。這種粉飾太平的做法,不但無法改寫已經發生的事物,反而讓國家歷史痕跡上留下了一片灰色地帶。

其中,“茅草行動”更是勝利者在歷史中頌揚自己、貶低被征服者的最佳實例。

歷史確實發生了,而掌權者要扮演的角色,應該是積極地、正面地、中立地面對,而不是扭曲與抹黑。在國民教育中,教育工作者應該正確地將這段歷史描繪在歷史課本,讓年輕一輩自己懂得獨立思考。這不僅僅能夠警惕國人細心處理涉及國家利益的課題,也讓國人真正地面對國家歷史。












林芮光
初生之犢

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週一實踐】工殤.攝影


攝影的是何經泰,曾經多次和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合作,並出版過多本集結工人因工受傷的照片和他們的口述文字。這影展大約在2003年辦的,取名叫「工殤顯影2:家族陰影」。多年前,曾經大學的某一堂課聼過老師介紹。

那時候PPT(power point)上面打出了一張照片(就是我們現在看到他身後的一張張照片),一張拍攝手法極爲普遍,但會直接經過視覺穿透到心坎裏的照片。説普遍,是因爲這一張張照片的拍攝手法,跟中產階級每年或每逢節日(尤其是家裏出了個大學生時)所拍攝的「全家福」沒什麽兩樣。只是後者會被擺放在家裏的客廳,供自己和客人觀賞;而前者卻隱藏著一個個被媒體、被社會大衆、被國家政府所極力遺棄的「故事」/事實。


家人手裏拿著已往生的勞工遺像,透過何經泰的眼睛,拍下這些安靜、端莊、莊嚴的照片。攝影者、被攝者和觀影者同時被這張照片定格在必須正視的視角中,去逼問公衆在日常生活中的冷漠。而亡者遺像和家屬始終用最沉靜地、默默無語地的姿態凝視著你,繼續過著他們平淡無奇的生活。對他們而言之所以平淡,是因爲這是勞工階級最常見的生命劇本。對我們而言之所以無奇,是因爲我們老是把這些故事放置在國家大事之後,放置在不起眼的社會版、地方版裏。之所以冷漠,是我們共同塑造而成的。

喜歡另一個抱有社會關懷的攝影評論人郭力昕,這般評述何經泰的「一如以往,何經泰的影像從不打算用煽情的視覺語言,引發觀者的溫情主義反應,他更在乎影像作品如何產生一種悲慟中保有尊嚴、在內心翻滾著絞痛與淚水的閱讀意義。我所讀到的部分受害家庭之口述文字的採訪與整理,雖有口述者不同的內容與訴說方式,但基本上被相當一致的整理成平穩低迴的事實敘述,沒有特別哭天搶地的煽情字眼。經泰的影像,更有意識的掌握了這樣的記錄內涵。在台灣媒體充斥著過多濫情處理社會災難的傳播語境裡,這樣具有安靜力量與沈澱作用的圖文品質,是格外值得珍惜的。只有離開將個人之苦難「個案化」(甚至如主流傳媒將個人之不幸進行「故事化」、商品化之剝削)的概念,人們才能開始將注意放在結構性、制度性的問題上」。

欣賞這樣的攝影師、欣賞這類人,總是將社會關懷融入了他的工作中,卻又不至於像一般主流媒體般,將這些明明透露著社會制度與文化缺陷的故事,瑣碎化、個案化、浪漫化,變成滋養和再生溫情主義的溫床。

會寫成這篇文字,還得感謝i-w。昨晚第一次到i-w的部落格瀏覽,發現她在一篇文章裏談到了「工殤」,讓我想起了多年前看過的那張照片。

何經泰的攝影集:














張溦紟

At 25@紟

2008年5月25日 星期日

【文字‧過境】 四川別哭!















那些被壓在廢墟裏頭的靈魂,
為了遺忘痛楚於是他們哼著歌。
活著的人,
你們的幸福是對離去的人最大的安慰。
如果可以紧紧握住幸福,
请别轻易就放开,好吗?


閱報的心情很沉重,你說。
很類似我曾寫下的那句:
[有點寂寞;
有點痛楚;
有點張揚.]
在一張張不可置信的新聞照片裏。

“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因為有母親身體的庇護,
嬰兒毫髮無傷。
被包在一個紅色帶黃花的小被子裡,
抱出來的時候還安靜的睡著。
能體會麼?你問,
那母親是以怎麼樣的心情向死亡奔去的?

“我唱歌就不覺得痛了”·

廢墟下孩童唱《兩隻老虎》,等待獲救。
你掉了眼淚。能想像麼?你問。
那些被壓在廢墟裏頭的靈魂,
為了遺忘痛楚於是他們哼著歌。

在那一則則地震帶來的啟發真實故事中,
在面臨生死離別的那一刻,
你看見的不只是很多感動,
還看見證了奇跡;

看見很多的"我愛你";
看見了很多的不放棄;
也看見了很多的勇氣與強悍。
地震更讓人與人之間生死相離;
卻也讓可以人更珍惜彼此之間。
那個時候,自己算什麼?

身邊的人會比自己來得重要。
原來,那是愛!

偶爾我也會想像,
如果自己身在那廢墟中,
我還會不會如此的埋怨自己埋怨生活?
而你還會不會如此輕易的就放開一段感情?
如果,只是如果,
我們都身處於生離死別裏,
會不會更懂得珍惜身邊的所有人?
而不再那麼輕易的說放棄就放棄。
如果每個人都懂得緊握雙方的手,
就如那名死難學生手裡緊緊握著一支筆一樣,
傷害和眼淚會不會少了些,
幸福會不會就更簡單些……


活著的人,
你們的好好活著是對離去的人最大的安慰。
如果可以紧紧握住幸福,
请别那么轻易就放开,好吗?

祝:全世界都平安,幸福。

[四川別哭!要加油!]
















林麗萍
『文字.下雨了』

2008年5月24日 星期六

【石話石說】“一分一秒”—— 悼念中緬天災死難者


一分一秒,可輕如羽,亦可重如山,
我們無法改變時間規律,但卻能掌握它!

一分一秒,在全世界不同的時區走動著,
我們或許感覺不到它,
但不同的事,不同的地點,卻在相同時間進行著。

同樣的一分一秒,
這邊有人終于從瓦石下救出生還者,
那邊有人終于想不開選擇跳樓自盡。

同樣的一分一秒,
這邊有人十萬火急的趕去廢墟救災,
那邊有人醉生忘死的在舞廳狂歡享樂。

同樣的一分一秒,
這邊有人在啃著發黑的饅頭充饑,
那邊有人把吃不完的米飯丟進溝渠。

同樣的一分一秒,
這邊有人為無家可歸而欲哭無淚,
那邊有人則為買哪棟豪宅而頭痛。

同樣的一分一秒,
這邊救人者與被救者結為生死之交,
那邊一對好友在為雞毛蒜皮的事反目成仇。

同樣的一分一秒,
這邊上千的孩子頓時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
那邊幸福的孩子卻視父母叮嚀為嘮叨不休。

同樣的一分一秒,
這邊的人感到了生之喜悅,
那邊的人卻只埋怨生之痛苦……

同樣的一分一秒,
這邊上萬埋在泥沙下的人長眠不起,
那邊的人卻渾渾噩噩的繼續過日子。

或許,我們是時候反思了!

為何人類總要在災難臨頭才懂得反省?
為何你我都是人卻得不到一樣的公平?
為何看到他人受難心中卻早已麻木不仁?
為何我們口口聲聲說珍惜生命,
卻仍為金錢名譽拼得你死我活?

時間,是不會等待我們慢慢痛悔的!

當你前一刻還在享受,
后一刻卻大難臨頭時,
你我將會明白,輕逝指尖的并非分分秒秒,
而是我們幸苦掙到,卻輕之賤之的生命!

最后的最后……

當他們正分秒必爭的與死神展開生死拉鋸戰之余,
也請我們大家一起為這股生之力量致以最高敬意!



楊昌奕
“博”君一笑

2008年5月23日 星期五

【無碼亂墜】災難才會團結的----中華民族

四川地震
真的出現了 一方受難 八方支援的局面
讓人感覺到世界華人正在大團結 這種心情是沸騰的

很多人說,華人猶如一盤散沙,
尤其在相比其他族群,華人是屬於自私自利,最不能共榮的民族

無論在那裏,都無法團結起來,因此,飽受異族欺負

在先賢來到這片國土時,為了團結同族人,創建了各鄉團組織
奈何,這些組織只成為華人爭權奪利,或者只做門面功夫的幌子

要動員華人力量?我想。。。甚為艱難!
奧運團結世界華人?我也不會認同。。。

除了這次的四川地震,

在我印象中,華人大團結還有一次
可是那不是沙斯,而是我從校刊看到的,第二世界大戰時華人的大團結

校刊上的資料顯示,當年中國受到小日本的淩辱,
我母校育華中學及全馬各地的學校都奮起組織動員,籌款抗戰

一些學生更是回中國抗戰,一些家長也變賣家當,捐軀赴國難。



這二戰時期的華人團結的精神,和四川地震的華人團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那就是,災難性才會出現的大團結。

當然,這種現象可能不單是華族,可是,華人把這種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看回歷史,華人的繁華盛世,其實都不很長,往往在都無法享有長時間的和平

這也是華人的歷史文化相比世界任何一個民族更久,
可是留下來的,已經被戰火及內鬥所消耗,導致無法和世界競爭

一個很好的例子:

有人認為華人是最狡猾的,最聰明的,有計謀的,智慧型的,懂孫子兵法的
甚至,有經濟條件的,刻苦耐勞的。。。

可是,在大馬政治局勢,華人卻如政治白癡,從來未出現團結的局面,
由始至終,各立山頭的政治文化,讓華人處於挨打的情況。

華人團結,馬華短暫的強大,都發生在華人面對災難性之際。

其實全球華人都如此。。。。


















胡海亮

無間空間

2008年5月22日 星期四

【賢外之音】三美威魯的孔雀政治學

國大黨主席三美威魯雖然卸下了工程部長(應該說被逼退位),但是似乎從來沒有停歇下來休息。因為他在敗選後宣稱國大黨還需要他,而他也不可以一走了之,丟下爛攤子,所以他決定留任國大黨主席一職。

在第十二屆全國大選成績出爐后,來自公正黨的古瑪以1千821張多數票讓三美威魯輸掉蟬聯了8屆的和豐國會議席。這應該算是三美從政以來面臨最慘痛的經驗吧!


國大黨主席三美威魯日前在柔佛的一項活動上承諾,國大黨將在1年內“改頭換面”,包括部政綱重新修訂、更改黨服、黨歌和黨標誌,並廣召20萬名年輕黨員,重新出發。

這番言論看在印裔同胞眼裡不知道有何感想呢?雖說筆者並不是印裔同胞,但是看見三美威魯這番言論卻有所感觸。

在全國大選前的2007年11月25日馬來西亞興都權益委員會(Hindraf)召集了大約三萬人在吉隆坡展開一場爭取印裔同胞的示威遊行,而興權會的5位精神領袖在後來在內安法令下被扣留。

在這起事件上,首當其衝的當然是在國陣體制下代表印裔同胞的國大黨。當時還在內閣的國大黨主席三美威魯非但沒有聲援這群為為了爭取印裔同胞而遭內安法令扣留的興權會領袖,還譴責這群領袖破壞國家安寧。相信這起事件也是國大黨在本屆大選兵敗如山倒的因素之一。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無官一身輕”。三美威魯在今年的四月底大力譴責基爾(前雪州州務大臣)在去年的屠妖節前2天強行摧毀位於雪州甘榜林巴再也的印度廟百年歷史的斯裏瑪哈瑪里曼廟宇(Kuil Sri Maha Mariamman)。但是,基爾在過後卻宣稱他已在10月30日下令停止拆廟,但是卻在11月15日接獲三美的指示後,才下令拆除上述印度廟。

上述事件,已經過去了,在追究下去也無補於事。但是,我們可以在他們兩人的互槓過程中看出一些端倪。相信三美威魯知道拆廟的做法肯定會影起印裔同胞的反感,而轉向支持在野黨,那為甚麼三美威魯不在拆廟當下將此事告知全國人民?而選擇在大選後才將此事公諸於世?

若真像三美威魯所說的那樣,顯然的,國大黨在國陣體制內完全沒有立足之地。因為,當基爾還是雪州州務大臣的時候,身為中央部長兼國陣第三大政黨黨魁的三美威魯竟然無法阻止一位州務大臣。倘若,基爾還是雪州州務大臣的話,三美威魯還敢不敢理直氣壯?這足以證明國大黨只敢向巫統的過氣領袖做無謂的喊話,而不敢直接在國陣體制內爭取權益,這樣的政黨還值得印裔同胞支持嗎?

本屆大選國陣面臨執政以來最大的危機,但是國陣領袖似乎還沒有領悟到危機就是轉機這個道理。倘若,改改黨服、編編黨歌和修修黨標就可以“重新出發”的話,辭典上就不會出現“政黨輪替”這個詞彙了!










李政賢

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

【天芳夜談】時間寶貴啊!

『時間是金錢』這句話,相信每個人都懂得,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很寶貴的,但是試問有多少個人貫徹這個中心思想呢?

華人的其中一項陋習,應屬『不守時』,但是我們是否就應該把『不守時』歸類在華人文化的其中一部分?

相信每個人都有出席晚宴遲開席的經驗。每一次的晚宴,都無法准時入席,總是要等上半個鐘以上,才能到齊人。

劉墉就曾經在文章中針對朋友約會遲到說過:“要是總統一年之前就約你吃飯,你也會忘掉嗎?”

他的朋友居然一笑:“那當然不會忘!天天都會想一遍嘛!”

劉墉就說: “這證明了什麼?證明了一個人不守時,顯示他沒把別人放在心上。”

劉墉本身非常遵守時間,不僅要求別人守時,也要求自己守時。假如你約他10點鐘見面,9時50分要見到他是不可能的。

經紀人曾安排他與一領導吃飯,全桌人坐著沒人動筷子,只有劉墉一個人大快朵頤,半個小時吃完馬上就走,還說“我為什麼為這種事浪費時間。”從此不參加應酬。

有一次,劉墉到一所學校去演講,時間超了5分鐘,不見校長的影子,劉墉乘工作人員不備,一個箭步邁上台,又主持又演講。


校長來後,鐵青著臉,默默地走到台前的座位上,可屁股還沒坐穩,就聽見 劉墉當著全校學生的面說:“各位同學,今天不是校長先生遲到了,是我早到了,也不是我早到了,是你們大家更早地到了。”校長臉漲得通紅。

1973年,馬華公會為改革華人不守時陋習,首創推動守時運動,印出守時運動標語3萬張,寄發給全馬各地社團,同時領導屬下團體,以身作則,在舉行會議、赴宴和出席座談會時,應准時開始,樹立守時的美德。


在這項運動推展期間,確是見到一些好的效應,很多的社團集會開始守時。可是曾幾何時,一旦這項運動沉寂下來,老毛病又復發。

24年後,馬華再次推出推動思想興革運動,其中一項就是准時入席、准時開席、准時散席。


但是來到了21世紀的今天,這項“守時運動”,依然無法在華人社會遵行,個中因由,是值得探討的。

早前,同事曾經遇上了某位遲到的議員,後來另一位贊賞他據實報導的議員就說:“遲到5分鐘或10分鐘尚可接受,可是遲到一個小時,是令人無法茍同的,試想想,一個人就等了她一小時,若是100個人,那邊就有100個小時的『man hour』了,時間寶貴啊!”

時間寶貴啊!簡單易懂的道理卻無法在人們的生活中實踐出來。當你遲到的時候,你其實就是在浪費其他人的生命,扼殺了他生存的機會。試想想,如果在最近剛發生的大災難當中,救援人員遲到了,多少的生命會被犧牲?

緬甸政府就是一直都在延遲救災,使到很多無法獲得治療的災民死於傳染病。據了解,死亡人數可能會達到150萬人,如果這些災民都無法及時獲得援助,慈善團體甚至表示,一整個世代的緬甸兒童可能完全消失!














周小芳

『The Wonderful World』

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

【荒年之穀】為何稱為『Yang Berhormat』

中選的人民代議士,我們通常在稱呼其姓名前加上『Yang Berhormat』或『尊貴的』(Right Honourable)。

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今天已進入第12屆國會首季第1次會議的第13天辯論。國會下議院新任議長班迪卡阿敏、兩名新任副議長砂拉越山都望區國會議員旺朱乃迪及沙巴柏魯蘭區國會議員羅納建迪卻似乎搞混了『Yang Berhormat』的涵義。

以往,議長在議會里稱呼國會議員(或州議會議長稱呼州議員)皆以『Yang Berhormat』加上選區名稱,例如:稱呼馬華總會長黃家定為『Yang Berhormat Kulai』、稱呼民主行動黨國會領袖林吉祥為『Yang Berhormat Ipoh Timur』,以此類推。

但是,新任正副議長卻在新一屆議會里直呼『Yang Berhormat』加上該議員姓名,而不是該議員中選之選區名稱,讓人丈八金剛,摸不著頭腦。

或許應該這么問:為何人民代議士是『Yang Berhormat』?

人民代議士之所以備受尊敬而被稱為『Yang Berhormat』或『尊貴的』,無非是因為每一名國會議員均代表一個選區的人民,也代表著其選區與選民的利益。

這個尊稱的背后,是代表著一個小至6608名選民的國會選區(直轄區布城),或甚至是一個大至11萬2224名選民的國會選區(雪蘭莪加埔)。
當稱呼『Yang Berhormat』時,尊重的是該名人民代議士,與此同時,更要尊重人民代議士背后的廣大民意基礎。

正如鄭丁賢所說:尊貴的是人民,而不是議員。

或許,新任議長有必要在議會里不斷以說教式論調教訓國會議員之余,認真地學習看待國會議員背后的民意基礎與代表性。











林芮光

初生之犢

2008年5月19日 星期一

【周一實踐】聼聼Jack Johnson

聼音樂的時候,

總是把歌詞擺在最後。

一段倉促的前奏,

還有那副詮釋靈魂的嗓子,

就能判斷出我對這首歌曲的偏愛。

這或許也跟我喜愛的歌曲類型過於狹隘有關吧。

拒絕過於嘈雜的樂器和急促的拍子。

一切簡簡單單,音樂也可以很豐富。

現在偶爾也會去看看歌手做音樂的態度。

曾經遇過一個瑞士的女歌手,

走indie pop路綫,純樸的音樂很快就能感染他人。

後來唱片公司替她安排全球巡迴演唱

她反而變得不快樂了。

今天踫到的這個Jack Johnson,

也是一個拒絕與流行爲伍的歌手。

原先是個衝浪手,老闆見唱片銷量不錯,

立即追加簽約金額,卻被他以「用錢買人、歌的想法,令我不安」爲由婉拒。

後來,改成一張空白合約「尊重你的一切決定」,才維持彼此的合作。

自從懂得在網絡聼音樂之後,

我的耳朵就不再受到電臺的控制,

開拓了對音樂的想象。

推薦歌曲:

Better Together

Do you remember

Break down














張溦紟
At 25@紟


2008年5月18日 星期日

【唐南發的推薦序】悲情,憤怒與浪漫的陷阱(寫在《星火爭鳴》創刊)

1967年4月,美國副總統漢姆菲利在越戰打得轟轟烈烈之際訪問西德,遭激進青年麥賀芙(Ulrike Meinhof)丟擲餡餅。警方上前抓住她的時候,麥賀芙憤怒兇狠地對著記者嘶喊:“為什麼投擲凝固汽油彈(napalm)是好事,丟擲餡餅就是壞事?”

在這之前不久,成千上萬的中國青年從全國各地擠搭免費火車到北京向毛澤東致敬。一張張稚嫩的臉龐堆滿了欣喜若狂,瘋狂地搖晃著手中的紅寶書,歇斯底里地喊著“毛主席萬歲!”從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共產黨的唯物主義教育終究要失敗。

但你問我究竟是麥賀芙質疑權威的行為應該獲得讚賞,抑或中國青年盲目崇拜領袖的作風可取?這個問題恐怕沒有絕對的答案。

麥賀芙後來和她幾位元理念相同的夥伴組織了赤軍(Rote Armee Fraktion),通過搶劫和轟炸銀行來表達對資本主義的不滿。1974年被逮捕判刑,兩年後遭發現於獄中自縊而死。

在中國,那些曾經為毛澤東瘋狂,主動或被迫上山下鄉的年輕人,後來發現農村的慘況,也意識到自己因為中斷了教育,失去了往上晉升的機會,偉大領袖的形象漸漸剝落。1977年,鄧小平恢復高考,成千上萬曾經迷失在偶像崇拜漩渦中的人,於是又瘋狂地投入考試,進入大學。之後爭取到美國歐洲日本留學,一去不回的不在少數。那些留在國內的,很多都成了資本主義的擁護者,看著自己“極左”的過去,只有唏噓,沒有眷戀。

1968年是歐美青年風起雲湧的時代,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許多如今都已進入花甲之年。回顧之餘,我們很驚訝地發現經過一番激進社會動盪的十年之後,柴契爾夫人當了英國的首相,美國選出了雷根總統,右傾經濟政策出臺,私營化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詞。曾經瘋狂的歐美青年,後來成了房奴,車奴和卡奴。稍微成功的,或許坐上了某跨國公司的總裁。歐陸轉型最成功的激進學生,非當年西德的費舍爾莫屬。從站在反越戰最前線,到出任德國外長後全力支持美國攻打阿富汗,其中的轉折不可謂不讓人驚歎。

廿世紀的60年代確實留給了後來的青年不少值得學習的遺產,但這其中不容忽視的負面教訓就是這些都是悲情,憤怒和浪漫的產物,缺乏深刻的思想根底。悲情,是因為出於一種對弱者的同情,甚至最終情緒陷入而不可自拔,這是麥賀芙悲劇結局的因素所在;憤怒,是對國際的孤立極端仇視,而將希望寄放在一個領袖身上,這是文革初期許多中國青年的盲點;而浪漫,是不顧現實,甚至自相矛盾地對領袖存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西方青年既然看到本身領袖的偽善,卻又為何有人手捧毛澤東的小紅書,言必讚美獨裁的卡斯楚?中國青年受的既是唯物主義教育,何以浪漫得以為領導可以長命百歲?

當希望幻滅之後,選擇背叛自己的過往是同無知的過去切割最直接的方式。

今天,我們又看到悲情,憤怒和浪漫交織所產生的示威抗議。為了捍衛中國對西藏的主權,中國青年對CNN嘶吼了,但曾幾何時,你看過他們對中央電視臺幾十年來的宣傳誤導嗆聲呢?他們爭取到了抗議CNN的自由,是否會進一步要求在國內觀看CNN的權利呢?

西方,日本和韓國青年以支援西藏的名義,“勇敢”地搶奧運的火炬,但我們何曾看過他們針對本身政府的不義行為呼籲國際制裁其國家呢?美國青年難道認為中央情報局長年在背後支持達賴喇嘛,真的是出於道義?

沒有深刻反思的青年們這樣一種浪漫兼無知的舉動,我們能夠多認真看待?

回到國內,我們的年輕人在政治和社會改革進程中從來沒有缺席。青年關心政治的熱忱雖然有過低潮,卻不曾熄滅。華裔社群在1950和1960年就經歷過了左派青年的運動,卻慘遭聯盟政府壓制;馬來社群在1970年代的學生運動也不會因為是自己是“土著”而獲得善待。1998年因安華事件而起的街頭示威,固然有大量馬來青年和少數華裔青年參與,卻個人色彩濃厚;《興權會》在去年11月成功動員數以萬計的憤怒青年上街,讓人喜中帶憂。

我國的青年無疑在許多方面都是壓抑的,需要發洩的管道,但執政黨的青年團只能扮演工作/事業或婚姻仲介的角色,無法回應年輕人的疑問,迫使他們自尋出路,也是好事一樁,只是必須謹慎避免重蹈他人的覆轍。歷史告訴我們,建基於悲情,憤怒和浪漫的運動最後必定要遭到參與者的背叛,如何將情緒化為理性的思考和論爭,才能決定前面路途的遙遠。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的《新青年》壽命雖短,卻影響了一代的知識份子。紅寶書早已淪為遊客“獵奇”和老人“懷舊”的對象,對國家前途亟亟探求思索的年輕人卻又回到90年前的《新青年》中尋究提示。《星火爭鳴》的網址為staryouth7.blogspot.com,不禁引我遐思:莫非這批《星青年》欲同當年的陳獨秀,胡適,魯迅和李大釗等看齊乎?

散漫隨筆,與諸位有志一同的尖兵共勉。











注:作者為馬來西亞知名時事評論員

2008年5月17日 星期六

【郭華盈的推薦序】讓你們的聲音聽得見

部落客在網路空間針砭時弊,或者報章一周七天或者每週不同作者的專欄可謂常見。幾個志同道合的年輕朋友在部落客開設專欄,輪番上陣,倒是新鮮事。

關心時事,付出時間精力去觀察和瞭解,再把想法見解記錄下來,刊登在部落格上與其他人或分享或交換意見;這樣的動作,對許多人來說,僅只於停留在思想的階段,很少付諸行動。

即使真要抒發看法,投稿可能就常面對被報章編輯投籃的命運。這種有稿無處投的經歷對許多“寂寂無名”的作者來說可是一點都不陌生的初體驗。即使你很著名,也面對不少編輯退稿或刪稿經驗。有了操作簡單、上載容易、發表意見也容易的部落客網路空間以後,很多經歷就不再像從前了。

不管是寂寂無名的新手,還是戰場老馬,一樣可以把未經發表還是被退被刪稿件,原文刊登在部落格,滿足把意見發表和與他人交流的欲望。網路空間的讀者人數不見得比主流媒體的讀者來得少,讀者水準與要求也未必低。

除了使用便利以外,容納多元性,或許網路空間比較讓網路使用者動容的地方。你可以一般的手法來寫時評,你也被允許用非一般的方式表達看法。不管是用嚴肅還是調侃的語調,還是用詩歌、評論、影像或者其他載體,來表達對這片土地、這個地球的熱愛與關心,都無任歡迎。

網路空間與其他主流載體媒體發表時評其中的共同點,可能就是文章要有公信力。網路流覽你的部落格的每一位讀者,成為讀者的同時也是編輯,他們在檢視你文章的可信度高低。他們更可能是你文章的推銷員—他們會把好文章介紹給朋友,或者提醒一眾友人不要“光顧”,以免受騙。

我希望,你們七人的專欄部落格《星火爭鳴》,可以發光發熱,有一天還有機會結集成書出版,跟更多同道中人交流分享。我還期望,你們成為許多年輕人仿效的對象,在部落格寫下他們對這片土地的關心,把他們的聲音與意見傳達出去,讓你們這一輩的聲音大家聽得見。


注:作者為馬來西亞資深媒體人

2008年5月16日 星期五

【無碼亂墬】自作賤嗎?還是不懂思考?

緬甸風暴、中國地震。無情的浩劫已經卷走了數十萬的生命。
一場場的災難、一齣齣的悲劇,都吹散震碎世人的心。

無疑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受。。。

有的人難過,選擇默哀。
有的人悲痛,選擇痛哭一場。
有的人會化悲憤為力量,珍惜擁有的一切。
有的人會菩薩慈悲心大發,發動籌款救災活動。

不管什么原因,大家都對這場浩劫,有著不同的省思。
一些環保份子也趁機會向民眾灌輸地球暖化,大自然反撲的現象。

這些聲音,我們要認真去聽,去珍惜身邊擁有的一切一切。
至少一點點的啟發,可能對人生觀有了不同的看法!





有人說,自作孽不可活;筆者卻認為自作賤不可活。

那天,筆者駕駛著車,當時是星期二早上10.15分。芙蓉100.6頻道。
聽著電臺節目,電臺新聞報道了中國四川地震的傷亡情況。

過後,該電臺的DJ(不知道什么名字)突然說了一些很驚爆的說話,
當時筆者并沒有錄音,她說話的內容大概是這樣:

看到中國四川死了這么多人,真的很慘。
雖然,馬來西亞有很多不公平,不平等的狀況,什么都起,TOLL也起,可是,我們應該接受,因為我們很幸福。
其實,如果聽到市井之徒如此說法,筆者并不會感到吃驚,
堂堂號稱最多聽眾的電臺DJ,背負著教育群眾的責任,可是卻說出如此言論。

因為他人的悲哀,我們應該認命?還是更尊重及珍惜生命?
明智的聽眾肯定心里有譜,可是我們的DJ是否可以如此沒有素質?

是沒有思考邏輯?還是自作賤?











胡海亮

無間空間

2008年5月15日 星期四

【賢外之音】校園內的社會亂象

日前,台灣社會發生了許許多多的社會問題。根據蘋果日報在今年2月22日的報導,大學生大玩3P,結果被勒索30萬元台幣。4月27日的報導指出身穿屏東鹽埔國中校服及運動服的國中生霸凌,被害女學生被脫下衣褲三點全露,霸凌過程全入鏡,最後還將該影片貼上網。5月3日的報導桃園縣永平高級工商職業學校驚傳學生集體拍攝做愛淫片,然後被貼上網路。

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以上的所舉出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現今的大學生、高中生以及國中生竟然就發生以上的事件,真的不得不讓人懷疑這個社會到底是不是生病了。這類事件陸續的發生,也給了教育界一個警惕,是不是教育出現了什麼問題呢?

好,就讓我們談談這個問題的根源吧!有人說,這是因為教育的問題而引發的社會問題。當然,這類問題很大的因素來自教育問題,尤其是家庭教育更是擺脫不了責任。或許是破碎家庭抑或是暴力家庭的因素,也有可能是因為現今家長對孩子的放縱所導致的因素。其實,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身教重於言教恰恰就表達了這個現象。


也有人說,這些事情是因為陳冠希日前鬧的滿城風雨的淫照風波所引起的。淫照風波是因為一位名叫“奇拿”的網友不知道從什麼管道取得陳冠希的淫照,然後將其貼在網路上,才引發這一連串的風波。大家請注意,這個個案是因為將淫照放上網路才引發的。所以,絕對有理由相信這起事件是在網路這個部分出現問題!

雖然,我們不能夠就這麼斷定網路就是這些社會問題所引發的。但是,網路絕對是這類事件的主謀。大家試想想,現今這個社會傳播速度最快的管道是什麼?毫無疑問的就是網路,而且網路不但可以以平面的方式傳遞,還可以以影音的形式傳播。更重要的是網路傳播是無國界之分的。

“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網路都出現網線短路會怎樣?”

“我想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行業或是工作都要休息一天吧!”

在我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常常都會出現這樣的討論。這足以證明網路在現今這個年代的重要性。雖說網路帶給我們許多的方便也為大家提供了另一個平台。但是,我們卻不可以漠視網路為這個社會所帶來的衝擊。

現今社會亂象隨處可見,但是若身為國家未來主人翁的學生們都被這些社會亂象給瀰漫著,那麼的確很難想像未來的社會會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李政賢

2008年5月14日 星期三

【天芳夜談】星光幫的夢

《星火爭鳴》與大家見面已經有一個月半的時間,這段期間,謝謝大家的支持。

當初為何我會答應參與,我也不知道,真的很爽快的,海亮問我,我就答應了。只是因為我喜歡寫部落,用部落來抒發自己的心情。

或許正如政賢所說,我們當初只是一股傻勁想要寫東西,為這個社會做點事。

我們就好像小小的星火,
希望我們的言論能夠激起小小漣漪。
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而星火就象徵黑暗中的火種為照亮未來做儲備。
這就好像年輕人是社會棟梁。
然而,爭鳴,主要突出有話要說的七個人,
就因爲年輕人願意爭著發表意見和自己的看法,
這樣才能看到希望。

我們都是八字輩的孩子,有幸在年輕的時候,就見證了我國的第一場政治海嘯,是多么的難得。到底在這過程當中,我們可以做什么?

臺妹說,或許還有一把火在大家心中依舊燃燒。

是的,我想,的確有一把火在燃燒,不然不會有今天的我們。

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燃燒季節》中,奇哥曼迪斯從來都沒有想過,身為一個采收橡膠工人兒子的他,會成為巴西環保斗士。

從小親身體會白人老板對當地人剝削欺壓的嘴臉,長大後他就成為一個具有強烈民族自尊的人。

當他知道貪婪的商人准備將熱帶雨林夷為平地改成牧場時,他率領當地百姓起來抗爭。

但是他并沒有想過,他所做的一切,是為了保護亞馬遜河。他只是單純的想要保護他們賴以為生計的熱帶雨林。沒有了熱帶雨林,他們的生活就會陷入困境。

一切都是如此的無法預料,當他們達到勝利那一刻,他卻被暗殺。。。。

回到來我們現在的情況,我想,我們還不至于可以從這個小小部落格改變什么現況,我們也不可能會像Raja Petra那樣遇上死亡的威脅。

但是,因為年輕,我們可以年少輕狂,因為年輕,我們可以有夢,因為年輕,我們可以一起奮斗。

在電影《六樓後座》中,如此的形容青春:

青春猶如方糖,對吧?有稜角,易碎的,荒唐的、甜蜜的……這種甜蜜是要親身用舌尖的熱量, 才能融化,才能品嘗……你總不能隔岸觀火,人生總有這麼一個階段,一個做什麼也快樂的階段,一個說什麼也真誠的階段。笑他們,皆因我們曾經荒唐過,愛他們皆因我們曾經甜蜜過 。

青春的我們,是不是不想隔岸觀火。。。。想要當個快樂的小丑,想要說什么都真誠。。。。。

本來是陌生人的我們,從不同的世界聚集在這個虛擬世界里。每天只能在網絡上以指尖所發出的訊息聯系,雖不能常見面,但是我是很珍惜你們這群新朋友的。

不怕告訴大家,一直以來,我對自己所寫的文字都沒有信心,正如我對自己沒有信心那樣。但是我卻從來沒有停止過書寫,就是單純的想寫。

就像我對運動,不見得完全有信心,但是卻依然堅持依循本來的路走下去。

既然我們已經開始了這段旅程,希望我們能夠一起繼續走下去,無論是走多遠也好。最起碼,我們可以對自己說句:“No regret”。

如果我言語中有任何的過失,希望你們不要見怪,送給大家這首《星光》!

















周小芳

『The Wonderful World』

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

【荒年之穀】極短篇小說-報復

“玲!你不是Sally,你是玲!這裏是你家!”

‘我不是你們嘴裏的玲。你們不要理我!滾啊!’

 玲歇斯底里地大喊。裁只能無助地在一旁,沮喪。

‘我到底是誰?這裏不是我家!不是!’

“玲,她是你媽。阿偉是你弟弟。這裏是你家。”

“姐,我是阿偉啊。你怎麼啦?裁哥是關心你吧了。”阿偉說。

‘啊?我到底是誰?我到底是誰!’

玲躲在桌角無聲抽泣,眼裏流露出驚慌、惶恐。

裁緊握拳頭狠狠地捶在牆上。他很恨自己,恨自己的無能為力。他感到非常自責。

“裁哥,你先回去休息吧。姐由我來照顧。”阿偉說。

“嗯。好吧。小心點。玲,我先走了。”

‘走……你走啊。我不想要看到你……’玲痛哭。

裁走了。

‘哼!我就是要你永遠地生活在自責和內疚裏……’

玲嘴角牽起冷冷一笑。眼裏露出凶光。

一陣陰風吹過。













林芮光

初生之犢

2008年5月12日 星期一

【週一實踐】異己與自我遭逢:「黑眼圈」初稿篇

從未細想,爲何「移工」會成爲自己這幾年來較爲關注的議題。不僅是從未細想,連這個問題意識都沒有。直到看了蔡明亮的「黑眼圈」,還有周遭關於這部電影的故事。

蔡明亮導演,馬來西亞籍,20嵗來臺灣念書,從文化大學戲劇系畢業后,在臺灣電視和電影界一直工作至今。他的電影多次代表臺灣贏得國際獎項,也是國際影展的常客。有人曾經對他的國籍身份提出質疑,認爲一個外國人不應該拿臺灣的基金來拍攝電影。看來,全球化自稱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疆域等限制,卻沒辦法消除人心對於國族主義的執著。前一陣子,蔡明亮導演到世新大學宣傳「黑眼圈」,和學生們舉辦了一場交流會。事後,有位朋友替大馬的網絡媒體採訪他。其中談到,蔡導曾經很在意「僑生」這個身份,不過,現在已經釋懷了。朋友心中一直還有一個問題,卻始終沒問出口。他很想問:裏面的「外勞」是不是指你自己?

這個問題很有趣。不過,當時自己也並未深究。

陌生人的身體/李康生的兩種身體
曾聼孫瑞穗老師說,她這位同學最擅長說的,就是關於身體的故事。這也是這次進電影院特別關注的部分。後來發現,要真能感受到他透過身體的種種描述,首先還得對身體有更深刻地認識。就象我們若要對理所當然的日常生活進行反思一樣,腦海裏還是必須先要經過更多遠的認識,才能培養出具批判性的問題意識來。

套用蔡導的話,這是一部關於照顧與被照顧的故事。一個媽媽照顧植物人兒子的故事,一個外勞照顧陌生人的故事。這些體貼的、溫暖的、細緻的照顧行爲,都需要身體來作爲中介。同時,另一方也需要透過身體才能接納、享受被照顧的體驗。沒有了身體的介入,再多的愛意,都無從表達和感受。雖然日常生活被豐富的感受轟炸著,我們卻遺忘了身體的存在。

李康生,蔡導專用的演員之一,在這部電影裏同時飾演植物人和陌生人。我是一直到電影結束以後,才發現這個事實。可見,眼見為凴並非是判準事實的最佳標準。話説回頭,植物人和陌生人這兩個角色,我們再也熟悉不過。他們存活在媒體的世界裏(新聞、連續劇),存活在日常的世界,存活在心靈的想象空間,非常真實也非常靠近。不過,我們對他們卻一無所知,就象一個配角必然地出現在生活般,卻又被我們遴選過的視角,邊緣到看不見的角落。

看見女看護用力地替植物人洗刷口腔,我的心和李康生的眼睛一樣,馬上充滿了淚水。這纔是真實的植物人麽?還以爲,他們只有在親人企圖喚醒他們,徐徐地訴説過往時,才會奇跡般地落下淚來。


看見陌生人百般廖賴地站在小炒攤子前(馬來西亞都叫“大炒”),看著老闆從無到有地炒完一碟菜肴。其當下的存在和在一旁等著外帶的女看護,並無不同。陌生人,不過是我們替任何一個不熟悉的他者取得代稱。這粗糙的命名並未能真實地象徵對方,再者我們也根本無意要想出一個更貼近真實的名字,那只是爲了掩飾我們對於未知的不安和恐懼而已。

曾在中時部落格看見一篇電影讀後感,觀點非常有趣。我們知道,空間的存在,並非只有物質空間,還包括社會空間和心靈空間。倘若將同樣的道理移植到身體上來,身體的存在,也可以粗分爲物質身體、社會/文化身體和心靈身體。如此一來,那麽我們或許可以大膽假設和想象,植物人雖受困在病死的身體中,但他對世界的欲望和意識依然不滅。而導演安排由李康生同一人扮演陌生人的用意,會不會是希望能讓受困的植物人可以透過另外一個身體——陌生人,來轉達和完成。

身體受困,不是植物人獨有的經驗,我們也常有被各種外在的權力規訓身體的經驗。在醫療體制下,身體是被醫生支配的;在父權體制下,男女的身體受到性別角色期待的規範和教養;在資本主義的體制下,勞工必須配合嚴苛的時間紀律,將身體準時送到打卡機前。就連日常生活中,原以爲獨立自主的身體,也被外在世界一套套的規範固執住。在學校不吸煙、搭捷運前要刷卡、不准和陌生人點頭微笑……

到處都充斥著對身體導引和禁止的規範,就連植物人將自我意識投射其中的對象——陌生人,也不是來去自如的。恰如其位的陌生人,不應該干擾到正常人的世界。即使他想要參與這個世界,也必須唯唯諾諾地接納原來的規範,最重要的是噤若寒蟬。他們的身體,不管是物質、社會或心靈的身體,都必須固守在晦澀僻靜的小巷、被多數組群毆打、無家可歸、漫無目的、髒兮兮、難以理解、沒有身份、沒有過去也看不見未來之中,仿佛這些纔是他們唯一可遵循的。

不過,有位朋友對於影片中各個角色的被動預計機,卻有不同的看法。她認爲,李康生飾演的陌生人是所有角色中最具能動性的。想想他在生病時,受到Norman Atun無微不至的照顧;他面對喜歡的陳湘棋,會抓緊機會主動接近。儘管他不具備人和主流價值所推崇的特性,卻偏偏同時為老闆娘、女看護和外勞所依賴。




[後記]
猶記得,在介紹這個專欄的第一天,曾經提過「異己遭逢」是原先專欄名稱的構想之一,後來因種種因素還是放棄了。

身在海外念書的這幾年,因爲跟家鄉的距離,因爲跟臺灣當地人說不出的距離,因爲跟身在異鄉的自己的距離,視角變得莫名地詭異。一點點地熟悉往往能夠益加凸現了在地的陌生。當腦海裏一遍又一遍地分析所經歷和觀察的陌生時,自己又是開始和這篇所謂陌生的土地漸漸靠近,慢慢將生活根植,最後漂浮在大馬和臺灣的疆域之間。

按照原來的完整稿,這是異己遭逢的第四篇,未完成的第四篇,所以將其命名為「雛形」。反反復復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常常在構想要如何將生命和符號貫穿,但始終未能得逞。有時候,與其一直強調完整的故事,不如暫將碎裂的片斷公諸於世,算是在有限的生命中慢慢一點一滴地透露痕跡。那天靈光一閃,它完整的身體終將呈現。













張溦紟
At 25@紟

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

【文字‧過境】一座城市的灵魂.











讓我看看你的城市,

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麼。
Eero Saarinen.

因為工作的緣故,
我開始閱讀有關建築。
人有靈魂,
一座城市有靈魂,
城市裏建築物更有靈魂。
如果建築也稱為是藝術的話,
那麼建築師的筆便是魔法。

紐約世貿重建項目總建築師,李布斯金有句名言:
“ 偉大的建築,一如偉大的文學作品,或者詩和音樂,
都能說出靈魂深處的精彩故事。”

建築和文學藝術的相通之點,
就在於都能發掘人性的深度和靈魂的故事。
一部建築作品,在妥協之前,應該和文學藝術一樣,
是建築師的人生資訊解碼器,蘊含著豐富的個人資訊。

在那之前,建築對我來說就只是單純的建築。
建立在一座城裏,供人類居住遮風擋雨。
再來,頂多加上設計的觀感而已。
那時候我並沒有賦予建築任何靈魂!
在我的目前工作範圍裏,充滿著華麗堂皇的設計圖,
那些設計對我來說,完美得近乎虛擬,
充其量只是一場天文數字的設計概念與投資價值而已。
一直到最近,我閱讀芬蘭建築師, Eero Saarinen。










Images of Terminal Five at John F. Kennedy Airport in New York City. The terminal was designed by Eero Saarinen in 1963 for TWA but has
been vacant since 2001.

在Eero Saarinen細膩的文字裏頭,
蘊藏著他對建築的一份生命力,
對於建築,我才開始有了靈魂的概念,
建築與文字,都在於發掘人性的深度和靈魂的故事。
建築與文字一樣,需要生命,也需要靈魂。

那天和一個建築師朋友聚會,
他說建築在本質上是個樂觀的職業;
必須抱著信念相信自己的作品會從而獨空間的草圖,
成為三度空間、可以居住的建築。
在投入數百萬元和許多人力的之前,
必須是知道而且確定,
花這些金錢,物力建起來的房子,是值得投資,
說到底,建築建立在信心之上!

城市是一本可以打開的書,
從建築中可看到它的抱負!
我想起Eero Saarinen說的,
讓我看看你的城市,
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麼。
建築,傾訴著的是一座的城市靈魂。












林麗萍

[文字.下雨了]

2008年5月10日 星期六

【石話石說】愚公移山2008

來來來!各位小朋友過來聽爺爺說故事,今天的“古仔”肯定好料,包定好聽過上次的《雀圣4:白雪公主VS人魚公主》,OK!?嘿嘿,這個“古仔”叫——《愚公移山2008》,跟以前那個中國的愚公不一樣哦!這位愚公比之前那個倒霉,山開不成,還給人……啊,說溜嘴了,要聽“古仔”的就快來吧!

不久不久以前,在南洋番薯國某個叫黃關鎮的小地方,住著以愚公為首的一族,這百余名族人時代定居此處,靠著務農與砍柴維生。通貨膨脹雖然像發酵的面團漲個不停,但刻苦節儉的族人還是很樂觀的過著苦哈哈的日子。

話說黃關鎮有一座叫“世界第一首屈一指高大宏偉……(下略一百字)……最高第一山”的高峰,轟立在小鎮正前方,阻擋了族人的去路。大家平時要出城辦事,都只有繞道走山邊的一條長草齊肩的小徑,才能順利通過。

好景不長在,好花不常開——有一天,鎮上忽然來了一群大盜,自稱什么“格連寨”的,在綽號“天下第一吃人不吐骨”的阿比丁大寨主帶領下,霸住了通山小徑,向所有往來的族人大收“買路錢”!還言道:“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過黃關鎮,留下買路錢!”。

奇怪的是,這群大盜還真不知道是沒膽還是懶得離譜,竟也不進鎮搶奪族人,盡是守著要到索路費。更糟的是,大盜還不斷提高買路錢,甚至插了個牌子,
上書:“行人過路收一兩銀子、乘馬二兩、牛車三兩。本公司本小利大,看在上天有好生之德,每月僅調一次價!另優惠大家,凡購買本公司Touch n’ Go卡,每次過路打七折!”

這下族人可慘了,不但薪水沒起,還要付高昂的路費!愚公眼見不妥,只有報官求助,怎知道縣太爺竟然說:“嗯?大盜?哪來的大盜?怎么老爺我每次出鎮都一路太平?莫不是你冤枉良民,將開荒者當作大盜吧?”啞子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愚公只有打道回府了……
誰叫縣太爺每次出去都有捕快開路呀!

回去一商量,愚公的十個兒子都獻計道:“既然小徑被占了又坑洞處處,隨時走得人仰馬翻,還不如集合咱們全族的力量一起將那座大山鏟平,開一條大道!”。說動手就動手,愚公一行立刻就帶了壯丁一起用鏟子干掉了大半座山!(爺爺:不要問我為何進展到醬快!因為劇情需要嘛!)

另一邊廂得知大事不妙的“格連寨”,趕忙召開董事緊急會議,決定一面派人乘夜封山一面派人帶了黃金百兩趕赴“大靠山”求助!氣得牙癢癢的大寨主罵道:“呢第班契弟,沒見識過老子的厲害,明天就要你們個個向老子Orz!”

隔天一早,正當愚公一伙帶同了全族老小上山,準備合力一舉鏟平剩下的山腰之際,突然發覺不對勁了!咦,怎么會多了這么多人,還有官兵在呢!上得山來,眾人更是大驚,不但昨天鏟去的泥沙被填回了更多了一條深溝大盜一伙正在將石頭推進坑去,旁邊還有一鍋燒融的鐵汁,顯然是用來焊死深溝石墩的!

轉頭一瞧,不但縣太爺大剌剌的坐在太師椅上,旁邊還一字排開百余名頭戴盔身披甲手持盾背插棍公差捕快,擋在大盜前不讓眾人過去!左右還架了四具滅火用的水龍,后面一排手持綁上燒著稻草束弓箭的捕快也在虎視眈眈!這么大的陣仗還是黃關鎮百年來頭一遭,令那些家里入賊等了幾個時辰才見到捕快的族人瞪大了眼,難以置信。

愚公見狀,既不忿地趨前問道:“縣太爺,這是怎么回事?您老不帶官兵來剿匪,卻反過來全軍出動保護他們封山,為難我們開山建路的老百姓!?”。只見縣太爺不慌不急地瞇著眼說:“嗯?有什么問題嗎?人家呀,可是拿‘正牌’的呀!你們有地契沒有!?”,話剛說完,旁邊卻鉆出一個人,竟然是阿比丁大寨主!

只見他掏出一封地契,上面不但注明這座大山屬“格連寨”所有,還明文規定凡城鎮外五里的無人之地都歸官府管,誰先申請就誰得!下面甚至還蓋了縣太爺的金泥大印呢!愚公一看氣得說不出話來,罵道:“去你的,這規矩幾時定的?別說憲報沒頒布,就憑我們愚氏一族數百年都在這山砍柴,山早就歸我們鎮所有了!縣太爺,你到底講不講理!?”

縣太爺也發作道:“呸,老爺才不管你們誰是誰非呢!我今天的任務就是要保護大盜們封山,不需許他人滋擾正牌地主行事!”。趾高氣揚的大寨主得理不饒人,叫道:“想開山繞道避路費,哪有這么美?不想給買路錢就早早給我滾回唐山去!!!”。

氣瘋了的愚公一族,頓時罵聲四起,“官商勾結,禍害百姓”“濫用職權,無法無天”“大盜橫蠻,老天沒眼”等的叫聲響成一片。愚公帶頭大喊:“貪官枉法,大盜殃民!今日咱們這墩是砸定了,路是開定了——不到開路心不死!大家沖啊!”。拿了鏟子鋤頭扁擔的族人登時不分老幼的向正在搬石填坑的工人……哦,不!是大盜才對!沖過去!

沒想到族人會發狠的縣太爺和捕快都慌了,大寨主急得大叫:“眾官兵,今日驅賊有功者,大王我每人賞一百兩銀子咖啡錢!”。公差們聽得有賞,個個馬上從無精打采變得精神煥發,頓時人人爭先,射水炮的射水炮、發煙霧箭的發煙霧箭,余下的高舉盾牌棍棒和居民……哦,又錯了,是族人才對!嘿嘿!打了起來,場面好不壯觀!

水炮煙霧罵聲叫聲哭爹喊娘聲響成一片之際,只見愚公還有十個兒子們都被官兵打得鼻青眼腫衫破褲爛……混亂中,愚公還被大寨主踢了一腳,滾下山去!族人見首領落馬,顧不得打“第三次世界大戰”,都紛紛扶老攜幼逃了回鎮!留下狼藉的現場和盜賊捕快們得意洋洋的笑聲響成一片……

從此以后,黃關鎮的愚公一族不但山路開不成,還被逼繳付更重的買路錢,好補償大盜公司的封路費用……而可憐的愚公,也因為受傷過重又復受氣過多,早就一命嗚呼了……唉,黃關鎮的愚公命運有夠慘!不是因為他沒有開路的決心也不是因為他的子孫不夠人多而是因為官商聯手欺壓百姓,果然是:
世上無難事,不怕有心人,只怕有錢人!!!

好了!故事講完啦!大家覺得如何?爺爺我可以把這么慘的故事講到醬好笑,是不是很叻?

什么,不好笑!?干,老爺講的又不是格林童話,是成人童話呀!哪里有什么“公主和王子快快樂樂的生活在一起……”之類騙人的廢話!You must know,這才叫現實生活, UNDERSTAND?歡迎大家下次再來收聽“你阿爺講古”這個單元,BYE!

本故事仅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事实!

现实版“愚公移山”:

《独立新闻在线》大道公司获警辅助强行封路皇冠镇千人阻挡两人被捕
《独立新闻在线》再设石墩激怒皇冠镇居民警方逮捕殴打一摩托骑士
《独立新闻在线》镇暴队四度发催泪弹水炮皇冠镇居民凌晨再拆石墩
Bandar Mahkota Cheras Buka Jalan
Sg Long’s Album



楊昌奕
“博”君一笑

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無碼亂墬】文憑在作怪....

那天,很偶然的和朋友談起考試的問題,她很忙,很大壓力,都在為考試而忙。

雖然,考試+文憑是否重要的問題,我從小學就開始聽過了,很多人都有許多看法與建議,可是教育制度如此,有多少人可以分得清楚考試及文憑究竟是何物?尤其是當局者,更是迷思。

那位朋友,才剛認識。因為考試,必須閉關不出,每天承受的壓力,離開學校很久的我是無法了解的!

同樣的,最近森州馬口發生了一宗小學生集體自殺的案件,4名學生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被老師責罵後,相約集體自殺。

不甚了解,為什么有人為了考試的成績不佳而欲斷送自己的生命,這是愚蠢的行為。但回想童年期間,學生的心情是可以被了解的。



或許,每天翻開報章,您可以看到,某某地方的學生,為了成績、為了考試,廢寢忘食,甚至輕生,你們會搖頭暗嘆,可是身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是難辭其咎,因為促使、也容許這事情的發生。

無可否定的,如今的社會功利掛帥、金錢掛帥、文憑掛帥,給人們的感覺很深的時,并不是正面的鼓勵及推動力,反之,壓力、壓力還是壓力?

"有誰說,成績考不好,以后沒有飯吃?有誰說,某科目拿不到甲等,就會前途茫茫。"

文憑及知識,其實不必然是一個等號,因為在象牙塔中,不乏漫無目的的書蟲,這些成績好而缺乏創意性、靈活性的學生,未必比其他學生來得強。

可是,現在的社會給予根深蒂固的信念,“成績=前途”,這將大大減低下一代的人才潛能。身為社會一分子的我們,卻不斷容許這種不正確的觀念繼續存在,這應該怪誰呢?

文憑是廢紙,無限創意及獨立的思維,才是走向成功大道的首要條件。當然,如果你立志要當上醫生,就必須有相關方面的知識,這追求文憑是不同而喻的。

或者可以這樣說,盲目追求文憑就如盲目追求手機一樣,都潮流的產物,是有時宜性的,一旦短暫的時間過后,就會被淘汰。











胡海亮

無間空間

2008年5月8日 星期四

【賢外之音】周美芬涉嫌職業歧視?

「做腳底按摩的、路邊賣冰水的,還有“Camera man”等,在這次大選中都贏了!」

馬華婦女組全國署理主席周美芬

自第十二屆全國大選的政治大海嘯過後,似乎許多政黨或領袖都已經進行檢討,以便為下一屆大選鋪路。此次的大選是馬來西亞的在野黨首次否決國會三分二的多數絕,所以許多領袖都進行徹底的檢討,尤其是馬華公會。

馬華婦女組署理主席周美芬日前聯同婦女組總秘書尤綽韜與甲州婦女組進行交流時,就針對本屆大選做出了評論。他表示雖然馬華在黃家定的英明領導下做出了許多改革,但在國陣體制下的馬華最終仍被人民遷怒,以致一些選區輸得“莫名其妙”。

從上述評論看來,周美芬似乎對國陣感到非常的不滿,甚至認為馬華此次大選之所以慘遭滑鐵盧,一切都是國陣的問題。但是,周美芬似乎忘記了自己的身分,國陣是由14個成員黨所組成的,馬華也是其成員黨的一員。若周美芬認為國陣體制“害慘”馬華的話,其實有兩條路可以選擇。

第一,就是馬上脫離國陣,那麼就不需要被國陣體制所限制。但是,以馬華目前的局勢看來,這個可能性並不大。第二,就是在國陣的體制下制衡國陣的老大巫統,為華社決定未來的命運。這個更不可能發生,華社已經給馬華50年機會了,若要真的能做到的話,或許本屆大選就不太可能發生大海嘯了。這兩條都被堵住了,看來馬華前路坎坷崎嶇。

另外,周美芬還說:“做腳底按摩的、路邊賣冰水的,還有“Camera man”等,在這次大選中都贏了!"根據馬來西亞的選舉法令,只要是年滿21歲的馬來西亞公民,且沒有犯罪紀錄的話,都可以參加全國大選。這主要是為了維護公民的權利所擬定的。

但是,周美芬此話卻帶有職業歧視的意味。他認為這些職業的人都不應該出來參選,更不應該當選。這也間接說明了馬華公會自2004年推行的終生學習計畫的失敗,因為連馬華公會婦女組全國署理主席都否定了某些職業的能力。

此屆大選的成績對周美芬來說似乎不太能接受,這可以從其在媒體上的發言看出端倪。相信不能接受事實的大有人在。但是,若馬華公會在經過此次大選後還繼續將責任推卸給國陣或是巫統,那麼下屆大選恐怕....














李政賢

賢話家常

2008年5月7日 星期三

【天芳夜談】從認識“人”字開始

你認識的第一個字,是一撇一捺的“人”。那時候,你的母親抓著你的小手,寫下歪歪斜斜的“人”。你很開心,因為你認識了一個很簡單的字。

在你漸漸長大后,你開始了解,在這片土地上,分了很多種膚色的“人”。當你開始上學以后,老師告訴你,這種種不同膚色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馬來西亞人”。

學會寫“人”字以後,你才知道,原來還有很多和你同樣膚色的“人”,寫不出這個簡單的字,他們只懂得用那26個字母拼出7個字母的“人”字。

對於他們,你覺得可惜,那是個人的選擇,你又能奈何什么?但每每看到很多熱心的父母,為了讓子女有學寫“人”字的機會,甘愿漏夜花時間排長龍登記時,你就知道,有不會寫“人”字的人存在,並不全然是個人選擇。。。。。

你在大學的散文班讀到了溫瑞安的《龍哭千裡》,他說他會嘔血,是一頭折翅的龍,一頭困龍,一頭郁結萬載的龍!

“你毅然返身往來路大步走去,風厲嘯著自擬腋下頸下自耳旁踝間急掠而過,你整個人浮在風中。一圍的墓碑也似為你的離去而淒笑厲哭。你頭也不回的邁步,每一步踩熄簇簇閃爍的磷光,每一步俱踏響五千年土中的骨骼,他們在我腳下輾轉慘呼嘶吼,一直到我遠去。”

你無法理解,只有18歲的他,為何會有如此的思維,是因為年少輕狂?還是。。。。。。

8年級生的你,一直都費解不來文章中的悲情,直到你知道了改制中學運動中,一群中學生曾為了維護他們的學校而斷送自由,奔走天涯,你才恍然大悟。

1956時的“特別津貼金”成為了導火線,學校的師生都如火中燒,燃燒了他們的生命,發動了游行學潮。學生甚至用血指寫出:“愛吾華文,愛吾鐘靈”。

你實在無法想象,只是中學生的他們,為何愿意站在前線捍衛自己的校園。年輕的他們需要負上的代價是如此的大,你為此動容了。原來十多年後的少年溫瑞安也像他們那樣的熱血奔騰,你終于能夠明白溫瑞安的心情了。

雖然你曾經向往在那充滿方塊字的環境中完成你的學業。 但你也未曾見過,70年代波濤洶湧的獨中復興運動,因為現在所擁有的獨中也無法再增加了。

你曾經以為,能夠一筆一畫的書寫閱讀那些熟悉的方塊字,是如此的理所當然。歷史課本上的報告書,是如此的雲淡風輕。你只知道,只要背熟了那些報告書的年份內容,就能在歷史課中拿高分,你從來都不知道那些報告書對你的影響。

當時年少的你,并不知道曾經有個叫林連玉的人,在1961年因反對「達立報告書」強迫華文中學改制,結果被搋奪馬來西亞公民權並吊銷教師註冊證。這都是課本沒有告訴你的。。。。。。

進入大學以后,你開始認識了一所叫做白小的小學,沒有人明白為何孩童們不可以在那完好的學校上課,但是為了保存母校,他們堅持走下去。

這所學校出現了一個聲音洪亮的老人,大家都管他叫“大聲公”。這個人,在他人生最后一段路程中,毅然的為這所被關閉的小學奔波,直到最后一口氣。

你可否知道,所謂的華文教育運動,並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這篇土地上出現的特殊情況造成的。

那讓人不安的『最終目標』,一直在茍延殘喘的,仿佛一頭列齒的惡犬,在一旁虎視眈眈的,持機咬你一口,然後把你吞進肚子裡,讓你喪失了說話的能力。

將來,有誰可以預見?尤其是在這片土地上,當族魂林連玉已經為華教鞠躬尽瘁。當老一輩的斗士都躺臥在那寸土之間,還有誰會站出來,繼承他們的遺願,繼續的守護我們共同相信的信仰,保著我們的根?
















周小芳

『The Wonderful World』

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荒年之穀】张曼娟「黄鱼听雷」


所有的美味和遇和,都將消逝。但是,黃魚聽雷,深深入海,海面上的陽光與雲影,鳥飛和魚躍,都將是永恆的瑰麗記憶---張曼娟

一本您絕對不能錯過的好書。

我喜歡這本書是因為曼娟老師的文字深入淺出,而沒有一般文集的冗長累贅字句。看著曼娟老師侃侃而談一些我們再熟悉不過的食材,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曼娟老師主要以四個季節-「夏日宴」、「秋日宴」、「冬日宴」和「春日宴」,不同的食材,展開一場美食歡宴。

就像「夏日宴」裏,一隻蛋、一片冬瓜,加上膨脹的蝦餅,都讓曼娟老師以及不少讀者淡淡回憶著美好童年時光…

值得一提的是,曼娟老師在書內還提及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些鄉傳食療,就比如說,如欲治療久咳,可用一隻沒進過冰箱的粉紅色土雞蛋,在一個碗裏打勻,灑少許碎冰糖,放一、兩滴麻油,煮沸的熱水澆下去,再用蓋子蓋起來,等蛋汁似凝非凝趁熱飲下。

而在其他篇章裏,餃子兵、打某菜、臘八粥、青春牛排吐司…陸續登場。帶給大家的不僅僅是飲食的歡娛,更多的是無盡的童年回味…

這是一回生命的歡宴,品味張曼娟,領略人生好滋味。---張曼娟











林芮光

初生之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