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6日 星期日

[文字.过境]【【第六章】戏梦人生! 】 ONCE,I don’t know you ,But I want you.





















记得这是一部2006年的电影。

在看这部爱尔兰电ONCE之前,

我首先被ONCE的歌曲Falling Slowly

一首关于LOVE的歌曲深深的感动着…

I dont know you
But I want you
All the more for that
Words fall through me
And always fool me
And I can
t react
And games that never amount

我记得那时候没有勇气的自己,

我也记得那时候听着音乐,

26岁的青春发出淡淡的寂寞…




这是一部关于音乐,关于爱,或者也是关于梦想的电影。


ONCE》讲述的两个人在都柏林街头从彼此身上发现勇气的故事。一个是缺乏勇气演唱自己歌曲的街头音乐人,一个是在陌生的城市中设法求生的年轻母亲。随着两人生活交织在一起,他们开始发现彼此的天赋,并互相鼓励实现各自曾经的梦想。
影片通过音乐制造了独特的故事环境,这里有一对通过歌声来表达情感的情侣,他们之间的爱情,就像音乐的意义一样,有时候安静舒缓,有时候荡气回肠,而我们的心情,将会因为剧情或曲子而起伏不定


夜幕降临,白日匆匆的人们也都已经回家了,画面显得有些昏暗。男主角仍然站在街口弹着吉他唱着歌,那是一首为那个女人而写的歌:Scratching at the surface now,and i'm try hard to work it out.在歌声中,一个年轻又离开了丈夫的捷克女人站在了她的面前,整条街空荡荡的,只有那孤独的捷克女人懂得他的歌声而深深被感动。这样的邂逅,就发生在了两个陌生人的身上。有一段情节蛮难忘的,男主角在第二天跟女主角来到了一个琴行。两人在一起合奏了一首歌,一首非常非常让人感动的歌。女主角负责钢琴和和声,即兴的编配让整首歌变得非常丰富,非常富有情感。两人带着各自的思念,唱完了这首歌:
I don't know you,but i want you.
all the more for that.
and words fall through me and always fool me
and i can't react

and games that never amount to more than they're meant
will play themselves out

take this sinking boat and ponit it home
we've still got time
raise your hopeful voice
you had the choice
you've made it now

Falling slowly,eys that know me
and i can't go back
moods that take me and erase me
and i'm painted black


well you have suffered enough and warred with yourself
it's time that you won

take this sinking boat and ponit it home
we've still got time
raise your hopeful voice
you had the choice
you've made it now

take this sinking boat and ponit it home
we've still got time
raise your hopeful voice
you had the choice
you've made it now

falling slowly,sing your melody
i'll singing along


这首歌像是一个男人在深夜中静静地思念深爱的女人,也许是恨,也许不舍,但是一切都只有唱歌的人才知道,我们只是被它深深的吸引和感动,想起一些曾经拥有过或将要渐渐失去的东西。然后男主角和女主角渐渐地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玩,一起做音乐,男主角弹吉他,女主角弹钢琴,渐渐地,都互相爱上了对方。只是中间还存在着一些隔阂。那就是男女主人公以前的那些感情,让他们自己太难以忘怀了。


后来女主角发现了男主角的才华,让他录制了CD。在那个夜晚,他们的感情终于难以抑制,男主角说出了他的心声。因为事业的缘故,他将要在录制完CD的第二天去纽约,那个离开了他的女人所在的城市。他希望她能跟他走。她也答应了。我以为这又会是一个漂亮的结局。但是在录制完CD的那天,女主角说,她的丈夫回来了。她不能跟他一起离开。他们自己会有自己新的生活。第二天,男主角在给他以前的女人通完电话后,送了女主角一架她最喜欢的钢琴,然后离开了这座城市。

其实他们发现,虽然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毕竟生活就是生活。
在影片的最后,女主角望着窗外,音乐再次响起,那首他们第一次一起唱过的歌。
I don't know you,but i want you.
all the more for that.
and words fall through me and always fool me
and i can't react


整部影片的画面给我的感觉就是浪漫和温暖,再加上那样淡淡忧伤的抒情音乐,不能不让人感动。在爱情变轻的繁华都市中,追求梦想和追求幸福的人如果能走在一起相爱了,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爱情更美丽更令人动容。


ONCE,I don’t know you ,But I want you.
















林丽萍
[文字.下雨了]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無碼亂墜 】『 第六章:戲夢人生』暖春(又名:我想有个家)

前言
这双周,《星火》写的是看电影后的评语及感觉。周一及周三的作者张微妗姐姐及小芳姐姐写出了内容让人惊叹的影评,让不学无术的笔者感到压力,一直在苦思,要找一部怎么样的电影和大家分享。

和我们叫座作者李政贤商量后,也曾经想以笔者在昔年看过的三级片“玉蒲团”作为分享经验,因为不太看电影的笔者,实在无法想到一部有深度的电影来和读者们分享的。

偶然在电影集内,找到一部友人在去年前送来的电影《暖春》,还记得在去年看这部电影时,一个庞然大物还会掉下眼泪。昨晚重看了这部电影,眼泪不再流下,这并非已经不再感动,是悲哀在第二次看这部电影后,自己仍未有改变。

可能有认为电影内的故事情节太过简单,可是一名看过这部电影的中国人却发表了这样的看法,我想应该和大家分享的:

你有多久没哭过?

你有多久没被感动过?   
你有多久已经麻木不仁地只知道关心自己?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你看看可爱的小花。。。   
和贫穷,孤独斗争的场景吧~~   
我总觉得,这样的故事和事儿,算是电影~~   
我甚至猜到了故事里的那个故事,   
但这样的片子,   
还是让我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和读者分享这部论述“人间真情”的电影,找回世间上,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真爱。





故事大纲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80年代的中国农村,故事的开始,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小女孩小花,在无依无靠的情况下,被老汉领养回家。由于老汉的家境贫穷,因此,小花的到来却遭到老汉的儿子及媳妇的不满,尤其是老汉的媳妇更是对于小花的到来深感家中地位受威胁而设法的小花弄走。

可是,小花在老汉的保护下,幸免被卖给其他人,而乖巧的小花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幸而自暴自弃,并不断的修补和老汉儿子及媳妇的关系,奈何,老汉想把小花送进学校的决定却更恶化小花及他们的关系,小花的命运从此更不堪。

小花凭着对人好,以德报怨的态度,获得全村人的爱戴,最后甚至感动了老汉的儿子及媳妇,并且接受小花成为家庭的一员。

过后,老汉的儿子更发现自己不断埋怨爸爸对一个孤儿的爱戴,却是大错特错。因为事实上,他也是老汉领养的一个孤儿,因此,老汉儿子及媳妇就更珍惜现在的家庭,大家乐也融融。

最后,小花终于考上大学,也为老汉一家带来新的生活。



观赏后的感觉分享

这部在2003年推出的电影《暖春》,强调的是世间上的真情。
一部在纸醉金迷、权利斗争、追求欲望社会中的镇定剂,直接触动人的内心,内心对话的电影

概括而言,整部电影几乎每个情节都触动着心灵的最深处,
也让看电影者寻找会最原始的感情,并有着调整沉沦在物资及功力上的正确价值观

这部电影的真正成功的因素是,虽然整部电影没有强调“爱”却能够牵动每个人心中的爱,画面上的动画却把讯息传输给电视荧幕前的我们,去思考爱及真情,并再自行转化为感动

在电影的一开始,就出现了一句经典的话语,

老汉说了一句:生活是苦了一些,但是心里却感到很踏实!

就那么一句话,却会让我们反思,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很富裕,可是却很空虚
这种反射现代社会所缺乏的,恰恰就是我们失去最原始应该存在的感觉。

亲情、爱情甚至友情,究竟什么样的感情才会给人最深刻的感动,
我想看过这电影的人都会知道。。。只有真心付出真情,才能达到感动

什么是人间最纯洁的情感?我并不明白。 可是当电影去到最后,小花说了这么一句话:在这里,有我取之不尽的爱,也让我明白到爱在生活中,不止是血是浓的。

我明白了!

*********
这部电影的导演乌兰塔娜在开始拍摄这部电影时就说过:

亲情是拍摄最想表现的东西。有血缘关系的亲情可能在大部分人眼里是很自然而然的,所以《暖春》要表现一种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也能达到血缘关系的那种亲情,甚至水浓于血这样一种情感,相信有更多的人会被感动,会相信人间还是有这种最纯洁的情感在。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天芳夜談】『 第六章:戲夢人生』盧安達酒店



本事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膚色和不同生理結構的人,長久以來,身為人類的我們,都為自己下了標準,把人類分成各種類別和等級,如以前黑人是奴隸,白人是至高無上的,同時我們也有了美丑之分等概念,都實實在在的在分化人類本身。

種族沖突在很多國家都曾經發生,有時候是歷史因素造成,但很多時候也是人為的因素,而造成千年不變的仇恨,如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問題。

盧安達位於非洲中部偏東,南邊與蒲隆地為鄰,北邊與烏干達為鄰,盧安達與蒲隆地原是一個國家,具有相同的歷史、語言及種族關係。境內由佔多數的胡圖族(Hutus)及少數的圖西族(Tutsis)組成。1962年兩國正式分開並宣布獨立。十五世紀時,這兩大種族就因爭奪土地而發生流血衝突。

當年盧安達還是比利時的殖民地時,比利時政府採用「以夷制夷」的方式來管理,分別向兩個種族輸出利益,而更加深雙方不滿的情緒,也為日後的衝突埋下導火線。長久以來,盧安達都是由少數圖西族的貴族菁英來統治國家,形成兩族間心理上及階級上的矛盾與對立。

在《盧安達酒店》電影中,保羅在盧安達市郊的一家四星級飯店擔任經理,這家飯店專門接待來自歐洲的遊客,和一些當地的軍界政要。非常顧家的保羅雖身為胡圖人,卻有個圖西人的妻子和三個小孩,一家五口過得非常和樂融融。

這年春天,盧安達爆發了內戰,境內的胡圖人煽動民眾對圖西人展開大規模屠殺行動。本身為胡圖人的保羅,卻一秉人道的關懷立場,對不幸的圖西人敞開了庇護的懷抱。他不但開放了飯店房間讓人們避難,也協助紅十字會的救援行動,安置了許多兒童。

為了爭取時間來聯絡歐美各國政府及媒體,以尋求國際的庇護,保羅利用飯店的高級藏酒來收買軍隊,作為緩兵之計。而當他與國際救援組織取得聯繫的同時,還得編造機智謊言周旋於暴徒之中。保羅以自身的金錢和外交手腕不斷對外求援,並秘密保護著飯店內的一千多條的寶貴生命。

保羅在危難關頭,可以不分彼此的照顧其他在他本族內,被認為低賤的圖西人。雖然我沒有經歷過513事件,但是我記得有一年的新年廣告,就是講述在513時期,馬來人讓華人鄰居進入屋內的。我相信,當年一定曾經出現過這樣的景象。

生長在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除了當年英國統治時的分而治之以外,巫統長期灌輸友族的特權概念和馬來主權問題,都造成了我國各民族之間貌合神離。

某位評論人曾說,歷史不應該成為包袱,而應該吸取教訓。既然我們無法改變以往的歷史,但是我們還有往后的歷史要書寫。

各族之間都應該有更多的諒解,需要放開成見接納彼此。但是很不幸的,從我國今年內所發生的多宗問題看來,種族政治依然深植在某些人的心里。

最近的美國總統選舉,選出了歷史上的第一位美國黑人總統,全世界都為之鼓舞,連我國人民也為此而喝彩,因為我們都希望,我國能夠真正打破種族隔閡,做到真正的選賢與能。

雖然每一次當有人發表種族性的言論時,都會有人暴跳如雷,群起反擊,其實大家應該理智看待事情,而不是越吵越激烈,使沖突加深。

我不知道,我們是否真的需要等多200年, 但是我期盼,無論何時我們都能夠保有希望,期待我國光輝歲月的到來。


延伸閱讀:

胡圖族VS圖西族的沖突




















周小芳
『The Wonderful World』


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第六章】戏梦人生!《慕尼黑》 Munich

“我不確定未來是不是中文的天下。但是,將來大概是回教囘過頭來找基督教算賬的世紀……200629日,陳文茜應臺北國際書展的邀請,主講一場關於波蘭的講座。她的確提出了目前國際局勢的關鍵,但是她對回教的描述似乎還不夠完整和精確。雖然我在這方面也並不具備完善的認識……只是,人總會有内在的聲音向自己反映,誰的話帶有偏見、或中肯、或完整、或總是缺少了什麽……

觀賞慕尼黑以前,純粹憑藉電影海報上的簡短介紹——“1972年全世界都目睹11名以色列選手在慕尼黑慘遭殺害,這是一部描寫世界發生后的故事”,作爲長達2小時40分鐘反復吸納和思考的基礎。後來證明,這樣的準備是淺薄和匱乏的,所以才會造成過程中長時間的不安。

心理的不安,不是因爲血腥和暴力,不過也是因爲血腥和暴力。我並不是對復仇行動中,採取種種激勵的手段而產生恐懼。而是對導演詮釋故事的角度,其距離的遠近,其選擇的核心價值或主旨,不斷地感到深刻的隱憂。一直到後來,讀了一些關於慕尼黑歷史事件的描寫,心裏才稍稍平穩。

對於以巴、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等的襲擊新聞,我認爲不能用“道德譴責”、“解放民主”等旗子,將問題簡而化之,更不能訴諸于厭惡或仇恨“恐怖分子”的手段去解決問題。至少,這些國家長久蘊存的紛爭,也和史上幾個大國脫不了干系。

就拿以巴為例,一戰之後,英國殖民的巴勒斯坦,實施“支猶壓阿”方針,贊成在巴勒斯坦為猶太人建立民族之家。猶太人一方面受到英國的鼓勵,更大的原因是在猶太復囯主義的驅動之下,從世界各地大量移入巴勒斯坦,從1918年只佔巴勒斯坦居民總數的7%,到1939年激增到45万人,佔居民總數的30%二戰期間,美國爲了自身的利益,擴張中東的勢力範圍,也嘗試利用“支持猶太人無限制移入巴勒斯坦,並建立他們的猶太國家”的手段,排擠英國,來獲得對巴勒斯坦的控制權。此時,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已在逐漸加深。

一直到19471129日,聯合國在美國的操縱、俄羅斯支持,英國等10國棄權,阿拉伯國家等13囯的反對下,通過了“巴勒斯坦將來治理(分治計劃)問題的決議”,是巴勒斯坦從此一分爲二,即阿拉伯國(巴勒斯坦),和猶太國(以色列)。1948514日,猶太復國主義運動領導人在英美的支持下,宣佈以色列獨立;隔日即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的第一次戰爭,也展開了中東地區長達半個世紀的戰爭和動亂。

當時我的不安,是因爲Steven Speilberg對於巴勒斯坦,或以色列襲擊行動的再現,是一種單純纍計血腥、暴力,進而演化成仇恨情緒的二度暴力?還是一種促使觀衆對“恐怖主義”、“回教”、“中東”等相關的字眼,有更引人省思的新觀點?

在歷史上,慕尼黑和以色列後來的“摩薩德”復仇行動是一連串血腥的史實;但是,Steven Speilberg卻在其中凸現每個主角對人性的掙扎、對家園的堅持、和不惜一切代價的決心,藉以彰顯他們作爲人類的平凡。簡言之,對於歷史的創傷和遺恨,似乎只能要求世人,或當事人借助“普世價值”的關懷力量來消解。

“冤冤相報何時了”,或許是對於這部影片的主旨最俗氣的描述。我在想,我所留有的令人髮指的印象,不過是主流媒體選擇性傳輸給我的“客觀”。觀賞電影之後,我該如何重新詮釋眼前的中東,和那一連串還將延續下去的令人髮指的行動?要詮釋歷史,就不免涉及哪一方人馬的觀點,價值的判斷也就無從避免。如果史實牽涉了優勢者和戰敗者,或許我可以採用同情弱者的觀點,去給與關懷和認同。但是,歷史總是難以分辨誰是嗜血誰是受害的一群,此時我該如何判斷?

這或許要待自己纍計更多的歷史知識以後,才能咀嚼出更爲成熟的看法。閲讀了王德威《歷史與怪獸》之後,寫下了這段文字:
書寫228本來是爲了減除悲痛,但是我們往往又在書寫之中再度悲痛。記錄228本來是爲了揚善抑惡,但是我們往往又在記錄之中再度纍計仇恨。如此反復之下,我們的愛和善,原來是要透過痛恨別人來完成。










張溦紟
『http://www.wretch.cc/blog/weyjin0420』

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賢外之音】『第五章:“食”不於我』 士林夜市“大上海”生煎包

數年前,來到台北念書。當時的心情是興奮的,因為第一次搭飛機,第一次有機會在國外生活。我還記得我來到台北第一餐就是7-eleven 的日式咖哩便當,因為班機太晚了,所以餐廳都打烊了,只好吃便利店的便當。

由於我念的是中國文化大學,一個風涼水冷的陽明山上。從山上下來就是士林夜市了,所以文化大學的同學都喜歡約朋友到士林夜市碰面。我想曾經來過台灣旅遊的朋友或是有注意台灣新聞或是台灣小吃的朋友對士林夜市一點都不陌生吧!因為士林夜市早就變成觀光夜市了,也是台灣旅遊局強打的旅遊景點之一。

事實上,士林夜市也的確有很多很好吃的小吃。例如:士林大香腸、潤餅(類似大馬的薄餅)、蜜酥雞排、麻辣涼麵、蔥油餅、烤鴨夾餅、青蛙下蛋、雪花冰等等各式各樣的小吃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但是,我個人卻特別喜歡『大上海』的生煎包(也叫水煎包)。它有一點像大馬的生肉包,但是生肉包卻少了生煎包那一股香味,因為生煎包是用水來煎的,包的底部有一層焦掉的顏色和香味,也因為這樣它散發了非常獨特的香味。


大上海生煎包攤位的外觀。



師傅們講煎好的生煎包“搬”上來。



還可以看到濃濃的蒸氣。


一盆是高麗菜的,另一盆則是豬肉的。

一個士林夜市就有不少過五攤的水煎包,但是我為何獨愛『大上海』呢?因為它有著獨特調配的醬油膏,喜歡吃辣的朋友還可以加上一些些的辣椒醬,也別有一番風味。

另外,水煎包有兩種口味,一種是高麗菜(就是大馬的包菜),另一種則是豬肉的,兩種都這麼好吃,大家可以視自己喜歡的口味選擇。當然,其他賣水煎包的攤位也有其他口味例如:韭菜的,香菇的等。



近看就可以看到底部有一點焦掉的顏色。



加上獨特的醬油膏,就可以大口的咬下去了。


裡面有滿滿的肉,是不是很好吃呢?


下次,大家如果有機會來到士林夜市,一定要來嘗嘗士林夜市的特產,水煎包,一個台幣10元,買十送一。








李政賢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荒年之穀】『第五章:“食”不予我』濃郁蒜香嗆鼻的蒜蓉蝦

濃郁蒜香嗆鼻的蒜蓉蝦

我喜歡蒜頭,特別是爆香了的蒜頭,愛屋及烏更愛上了蒜蓉。那種濃郁到不行的蒜香,又嗆鼻,又辛辣,不但刺激味蕾,也讓胃口大開。

從小媽媽和阿姨會將蒜頭爆香,加上剁碎的蒜蓉和紅辣椒粒,和新鮮的蝦只一起放入鍋里蒸;蒸熟后再淋上香麻油,就是一道簡單但鮮美的料理。

前陣子,托升旗山的福,到一家號稱臺灣料理但卻不是很臺灣料理的料理店用餐,第一次嘗到這么一道蒜香濃郁嗆鼻的——蒜蓉蝦。

這道料理主要是在蝦背上下功夫——串直蝦只,切開蝦背,將厚厚的蒜蓉一并塞入,再下鍋油炸一番。油炸后的蝦肉與蝦殼容易分開,對我這種喜歡吃蝦子但卻懶惰拔蝦殼的人來說,是一種很大的鼓動。

蒜蓉濃郁的香氣撲鼻,一口咬下去,整個就是熱燙蒜香嗆鼻,蒜香的誘惑真是過癮!












林芮光
初聲之犢

2008年11月2日 星期日

[文字.过境]【第五章 “食”不予我!】Omelette,法式蛋卷的幸福错觉。

















“Simour,我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出发。
往海的方向启程,沿途里一直在想心事。
我在海岛上的每一天,
从一碟香喷灼热的Omelette早餐开始。
Sun说,食物是有灵魂的,它能治愈寂寞的空虚。
我想我真的快要相信了。”


2007年的夏天,我遇见Sun.一个海岛上的厨师。
那年我独自启程往Tioman岛,带着一颗破碎的心。
背囊里装着一本厚厚的[On The Road],
一套要跳下海的泳装,还有一堆要狠狠丢弃的情书。
海岛上我住的地方和海只隔一条小小的路,
海岛很安静,早晨醒来就看见海,夜里听着海浪声入睡。
我的生命里,似乎不曾有过这样安静的日子,
我从一段消逝的感情里走了出来,
重新又回到一个人的原点。
或许又因为一个人,所以那份安静又多了些许自由。

从我住的地方一直往海的左边走去,
就可以到一间叫“Quel homme leste”的餐厅。
餐馆就在靠海的椰树下,整个餐馆都是木制的设计。
木制的座椅,Bar台,书架,柜子…
餐厅的Menu设计很特别,
每道食物的名字都以法式命名,
又好像每道食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记忆一样。
Sun说,Menu里的每道食物都是他的爱情记号。
我说真好,至少有个记号可以纪念消逝的感情。
如果让我选一道食物来纪念我的爱情,我会选Omelette。
曾经我也为情人煮过Omelette,在那美好的早晨。
“不如今天我为你做道早餐吧。”Sun说。
我说好啊!我想吃的,是Omelette法式蛋卷。
Omelette蛋卷虽然我也会做,可是做的不是很好。
Sun拿了一些蛋,奶油,要做一道蛋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Omelette法式蛋卷


材料:蛋 = 2个
无盐奶油 = 1小匙
牛奶 = 1小匙
盐 = 少许

1. 在搅拌盆里打蛋,加盐和牛奶,使之充分打均匀即可。
2. 开中火,将奶油倒入平底锅融化,然后加(1)料。
3. 快速地以筷子将(2)蛋液画圈圈,避免锅底结成一层蛋皮。
4. 将蛋呈半熟状态时,离开火源,用筷子将蛋往前半部翻成半圆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melette其实有个传说的。
话说西班牙国王某天带着随从去乡野踏青,
走着走着肚子饿了,发现前方有户农夫家,
于是请求农夫准备料理招待西班牙国王,
农夫把刚捡回来的鸡蛋轻快烹煮,蛋的香味就传开来了。
国王不禁发出“Quel homme leste ”,
意思是“动作敏捷的男子”,
于是后来人们将这句话缩减为“Omelette”,
成为蛋料理的御赐名号。

那是我第一次遇见Sun,看着他在为我做一道早餐。
那是一道Omelette,法式蛋卷。
蛋的香味瞬间散发出来,有种幸福的感觉。
爱情纵使会消逝,但食物确实可以治愈寂寞的空虚。
嘿,simour,我在海岛上的第7天,
我的每一天都从一道Omelette开始。
我几乎快要错觉自己的幸福,
在距离伤口最近的地方。













林麗萍
[文字.下雨了]